于坚诗歌中的感官世界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从不同的感觉方位出发,试图把感觉的光线投射进于坚的诗文之中,从而走近这个“抚摸”世界的诗人。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从眼睛——看、耳朵——听、周身——感觉等角度入手寻出于坚诗歌的感觉系统。并且用对于坚诗歌作品的细读、品评充实起这三部分,把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力图廓清其诗歌所构建的感官世界的形态。 第一章以眼睛以及目光为立足点,考察于坚写作时视觉所起的作用和由此形成的独特风格。人们观察事物会采用不同的视角,于坚“局外人”的身份注定他要站在“远处”,投来关注的目光;祛除了人为意义的褒贬,世间万物在于坚那里取得了平等的身份,在同一个自由的平台,它们闪现出别样的诗性光辉,此时“物我”也达到了“相忘”、相融的境界;眼睛有着怎样的眼神直接映照出人的内心,于坚跳跃的眼神既体现了他创作关注点的转移,也透露出其诗人本性。 第二章重点论述听觉和刺激听觉的声音在于坚诗歌中的分量。“听”,未必只关乎耳朵,未必只和音频有关,诗人用开放的感官感受声音的存在,哪怕它细微的难以被耳朵捕捉;诗人口中发出的声音也许听来“奇怪”,但他始终坚守着“用自己的舌头”说话的本分;从声音的属性:声源、语调、语流上,于坚的诗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质,即:从“下面”来、低沉、不定向等;尽管男性身份是位于“感官”后面的问题,但既然是男性诗人,就会发出独特的“男性声音”,于是,本文结合作品对为什么会发出这种声音、如何发出和具体是一种怎样的男性声音作了阐述。 第三部分以“生命在时间中的感受”为主题,探讨除视觉、听觉之外的感官对于坚诗歌的影响,并在总体把握上映照了前两部分。其中着重分析了于坚对时间的态度、感受以及诗中显现的时间感,一个“缓慢”、“爬行”的诗人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另外,本文还从诗歌的生成层面,如动词、转喻等修辞手段的运用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以《长恨歌》多媒介版本为个案,对媒介视阈中的文学经验进行了探讨。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就不同媒介版本对时间/历史的不同表达模式,来考察其背后不同的意
本文在思考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后,从考察人类世代积淀的、隐秘的生存体验开始,认为存在的本质是一种普遍痛苦。论文根据一种自然的逻辑结果,逐渐构建了一个评价优秀作品的初步标准
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使多种话语在特定的时空相聚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舞台上,民间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东方文化与西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常常会关心基金的风格,比如是大盘价值还是小盘成长。其实即使是跟着指数亦步亦趋的指数基金,也因其跟踪标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性格”。    从指数看性格  买一只指数基金就相当于买入一个迷你版的样本市场,样本的特性决定了指数基金的风格。  以上海证券市场的重点指数为例,上证的规模指数系列包括上证50、180、380和上证综合。上证50是一个大盘股指数,是按照总市值、成交金额由高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