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最流行的语言,在中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英语学习热潮。可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在大学里,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拼命记单词,做模拟题。可一旦通过则把英语束之高阁,抛到九霄云外。到将来必须再用英语时,既说不出,也写不出地道的句子,不得不从头再学,而费时低效。英语教学法研究经历了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得日趋成熟,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正逐渐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现今英语教学研究的重心。它们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支撑,并运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来探讨工具性动机向兴趣的转化。动机是激发认知和情感并发起、引导和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过程。它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是掌握一种语言去达到一些工具性目标,如:职业深造、找份好工作、阅读技术材料、获取证书、通过考试、翻译等。融合性动机是对目的语文化或目的语本身的兴趣,或希望提高人文修养、融入到目的语文化当中并把自己认同为目的语社会中的一员的渴望。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而他们英语学习的融合性动机主要是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或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很少有人想融入到英语文化当中并把自己认同为英语社会中的一员。所以本文探讨的是工具性动机向兴趣而不是向融合性动机的转化。工具性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兴趣转化,而缺乏正确的方法和意志力,兴趣也会丧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英语学习水平,所以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水平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我们的教学实验过程中,老师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教学,课下和学生定期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自我监控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做及时的指导。同时老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包含两项问卷调查:第一项是关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状况。第二项涉及工具性动机向兴趣的转化。第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国学生既有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又有工具性动机。39.5%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28.2%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而91.85%的学生认为他们学英语是因为它是当今社会一种有用的交流工具。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中国学生的工具性动机远远强于他们的融合性动机。第二份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81.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教师的作用取得的效果最明显。但是在口语和写作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是我们以后教学中注意的重点环节。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