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详细论述但丁对T·S·艾略特的诗歌和批评的影响,以期说明艾略特的作品所展示的文学、宗教、社会乃至政治思想,都有但丁的烙印。经由但丁来解读艾略特博杂的思想,是一条捷径。首先,本论文通过梳理但丁的批评思想和艾略特关于但丁语言方面的相关批评,试图说明但丁诗歌中对于俗语的运用、清晰的视觉意象、语言的普遍性以及诗歌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寓意等品质,是艾略特认为但丁作为诗歌语言大师的具体体现。然后论文通过对艾略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文本细读,阐明但丁诗歌语言的种种特质同样也是艾略特多年来师法但丁所力求达致的诗歌语言境界。其次,论文通过一一分析艾略特在其文学批评第一阶段所提出的各种诗学主张,说明这些批评术语几乎都来自艾略特对其所偏好的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和批评,从而将这些批评概念建构起来的诗歌理论概括为“玄学诗歌理论”。一方面,艾略特根据玄学诗歌理论建构了心目中理想的诗歌样式,进而重新书写了英国诗歌史。他不仅推崇《神曲》为这一诗歌类型的最佳范本,更以但丁作为评判其他玄学诗人时所依据的准绳。另一方面,艾略特在探究“感受性分裂”的原因时,发现其深层根源在于文学、宗教、哲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这预示了他后来宗教、文化批评的转向。论文接着探讨了在艾略特寻求信仰的历程中,但丁所起到的深层作用。学哲学出身的艾略特发现象征理性的哲学并未能平息自己内心的各种冲突,从而认识到理性的局限,而最终在宗教中获得了安宁。和阿奎那、但丁一样,艾略特走向信仰是经过理性思考后作出的审慎抉择。其次,阿奎那、但丁作品中表现出中世纪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统一一致的秩序,这和艾略特所生活的混乱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中世纪因此成为艾略特向往的黄金时代。对自身时代症结的深刻洞察促使艾略特转向宗教批评,并且开始创作宗教诗歌,他意欲通过批评和诗歌呼吁人们恢复宗教、回归信仰。最后要说明的是艾略特的文化批评和但丁思想的渊源关系。艾略特在其文学生涯的后期,开始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角出发来反思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现代欧洲的命运。为纠正世俗主义泛滥后出现的社会问题,艾略特提出基督教社会的构想。在艾略特描绘的基督教社会蓝图中,虽然具体的细节不尽如但丁构想的“世界帝国”,但保持世俗和宗教两种生活之间的张力这一基本思路是基于但丁的。此外,但丁的世界帝国是地理和文化双重含义上的统一政体,到艾略特的时代,恢复地理版图上的统一欧洲已无可能,但欧洲各国共有的文化血脉犹在,这使艾略特心中仍然怀有一统欧洲文化的梦想,而维吉尔和但丁就是统一欧洲的象征。从基督教社会的设想到建立统一的欧洲文化的蓝图,艾略特的文化批评建构了一个文化帝国的乌托邦。在但丁的影响下,艾略特深刻思考了传统与创新、古典与现代、世俗与信仰等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至今仍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