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气吞声还是适当表达——情绪表达社会性决策的影响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lwl20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不仅能够根据自身情绪做出决策,同时还受到他人情绪对自己的影响,这种情况便是情绪的“人际效应”。而情绪的这种社会功能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显得越发地重要,在探讨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研究领域中情绪浸润模型、情绪的风险感知与评估双系统、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神经情感决策理论与其神经计算模型等新兴模型也是基于情绪的社会性功能而建立起来的。  本研究从EASI模型的基础出发,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考察了情绪表达在社会性决策中的个人效应和人际效应,同时还考量了文字和语言两种不同的表达途径对决策的影响。实验一选取60名被试,分为无情绪表达、文字表达和语音表达三个组,着重考察了情绪的宣泄作用,也就是情绪表达对自己的影响;实验二选取被试48名,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进一步验证了情绪表达的个人效应;实验三中22名被试作为最后通牒任务的分配者,考察了情绪表达的人际效应。研究发现情绪表达不能够显著影响个体对不公平要约的拒绝行为,即只有情绪表达不能够帮助个体做出更理性的判断,无表达、文字表达和语音表达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激发对方正面反馈的情况下,个体更愿意做出更理性的决定,即接受不公平要约。而个体在面对行为指向的愤怒情绪时教个人指向的愤怒更能够做出让步,研究表现为对已做出的不公平要约进行亲社会取向的调整。通过三个实验,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  (1)情绪表达在激发反馈的情况下与拒绝行为具有等价性;  (2)情绪的不同指向性影响了个体对对方的底线评估;  (3)情绪表达有显著的人际效应,且“对事不对人”的情绪表达效果最明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