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笔绘画”的悲剧意象——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当代油画史,有相当多的艺术家作品画面呈现一种“乱序”的气质,西方主要代表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无意识的滴洒行动绘画和·威廉德库宁(De Kooning)狂暴笔触造型的女人体;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和生于波洛克时代的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等大师。在中国,曾梵志、尹朝阳和贾蔼力也不例外,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乱笔”特点尤为显著。本文主要以西方具备“乱笔”气质的艺术家作为引子,重点以中国当代绘画具有明显“乱笔”特质的作品为主来进行论述。  从心理学层面上看,“意象”则是与“表象”概念相关,是指表象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内心营构之“象”。因而,一方面它常常与特定的感官对象相联系而大致有着视觉意象、听觉意象甚至联觉意象之类的分别;另一方面,它不仅是一些感官印象的存留,而且与主体的想象乃至于思维能力分不开,与人之为人的长期的心里积淀分不开,而成为人们的精神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乱笔”一种画面形式的“表象”然而,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再现现实的客观事物“象”,而在于营构心理上和美学上的“意象”。“乱笔绘画”成就了一种“悲剧意象”。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概括介绍文章的大致情况,立论和依据、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做了简要的阐述。  第一部分:介绍当代绘画中“乱笔”现象,西方当代绘画中的“乱笔”和中国传统书法中“乱笔”的异同和共通之处。以及其悲剧意像是如何在“乱笔绘画”中得到呈现。  第二部分:这部分介绍了“乱笔绘画”的起源,详细分析了莫奈、梵高、蒙克、培根首先是作品形式上“乱”暗示着某种悲剧意识,作为“乱笔绘画”的先驱。  第三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详细阐述了“乱笔绘画”如何成就了悲剧意象的原因。分别从形式感中的线条、节奏感所营造出的悲剧感受;“乱笔”心理学上密集恐惧症进行了分析;“乱笔绘画”形成的理论支撑点和形成的背景。分别举出中国当代“乱笔绘画”艺术家曾梵志、尹朝阳、贾蔼力等案例论述“乱笔”所传达出的悲剧心理感受。  第四部分:分析“乱笔绘画”如何成就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这部分从艺术家个体出发,分析他们关注内心的审美价值,和“乱笔”传达的意象的独特审美方式和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