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为害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er等楸树属树木的重要害虫-楸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为对象,对其成灾的食物链基础和性诱监测技术做了初步研究。前人围绕楸螟发生情况与楸树品种(系)的关系研究存在不同观点。为了分析楸螟发生与楸树品种(系)的关系,我们调查了3地5个楸树品种(系)的百枝虫瘿量和新型指标——楸树活力系数(楸树新生枝条的长和直径的比值)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康地区不同品种楸树的百枝虫瘿量间没有显著差异,淮阳地区金丝楸和无性系的百枝虫瘿量显著大于灰楸的百枝虫瘿量,郑州地区金丝楸的百枝虫瘿量显著大于其他4种的百枝虫瘿量。三地区的楸树百枝虫瘿量与楸树活力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85(P值为0.0162)、0.2976(P值为0.0557)、0.5534(P值为0.0002)。说明百枝虫瘿量与楸树的活力系数呈正相关的关系,新梢生长速度越快,百枝虫瘿量越多。为了研究楸螟的越冬场所和虫瘿位置、虫瘿形成原因,调查了覆有薄膜的实验林地土壤中的楸螟越冬代,同时调查了楸树虫瘿形成情况。地膜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膜所覆盖楸树下的土壤及其周围的土壤中未发现楸螟的幼虫,蛹或者成虫的任何虫态。由此可以初步认为,楸树根系土壤并非楸螟的越冬场所。通过对楸树虫瘿的解剖发现,楸螟幼虫侵入楸树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楸树枝的枝节位置。目前在楸螟寄生性天敌方面的研究为空白。本文对不同地区楸螟主要寄生性天敌进行了初步调查。在郑州的调查未发现卵内有寄生性天敌,卵全部孵化成幼虫之后也未见有寄生蜂孵出。在郑州、许昌、洛宁3地共调查到5种不同种类的寄生蜂。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Cameron)是郑州地区楸螟的主要寄生蜂,其对楸螟的越冬代和第一代幼虫均有寄生现象;越冬代幼虫被寄生率为33.62%,第一代幼虫被寄生率为20.27%。楸螟性信息素粗提物诱捕楸螟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楸螟羽化的高峰期在16:00-22:00时段内。光周期后半部、暗周期前半部羽化,0:00-10:00时段内未见有楸螟羽化。越冬代和第一代楸螟暗周期羽化的数量均较光周期多,暗周期羽化比例分别是58%和60%。楸螟雌蛾羽化后当晚就性成熟,一进入暗周期就有求偶行为,求偶时间大部分在21:00-3:00时段内,楸螟雌蛾的求偶高峰出现在暗周期的第4-5个小时内,求偶行为以羽化后的当晚和第一天最为强烈,而从第三天开始下降。在室内生测试验中,距离诱芯5㎝、10㎝、15㎝处,雄蛾对雌蛾性腺浸提液的反应率分别为60%、35%和15%,距离再远则没有反应。在活虫诱捕试验中,第一天的诱虫量最多,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诱虫量逐渐减少,到第六天几乎没有活的雄蛾被诱到。最后本文从食物链的寄主植物和寄生性天敌两方面讨论了楸螟成灾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