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之一,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无数平民百姓和才子学人的钟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类读者所选的和所研究《红楼梦》的角度不同,出发点各异,所以引出不少争鸣性的意见。曹雪芹是一位封建统治时期的文人,他在《红楼梦》中以贾府为背景,精细地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以及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的故事,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这样的社会必然走进灭亡的历史命运。此外,曹雪芹将世俗形象与灵性形象、现实时空与幻化时空、叙事模式与抒情模式、经验之美与超越之美有机地融为一体。作者呕心瀝血地塑造出来贾宝玉的先进人物的典型是遵循儒、释、道之学,特别是佛教的观念修行的平等待人、救苦救难等的思想。他在俗世中现实的生活,在心灵中自我寻找与体会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从而看破世情悟道出家。因而贾宝玉入世前、入世后直至后来的出世修行,都有僧道(宗教代表人物)在护持、在点化。使宗教的本质于经典中,于在家众、出家众如律如法修行的处世处人中,末世的乱象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在“为声色货利所迷”的凡夫俗子中,仍然保留其出色的本质。读者也许能从《红楼梦》中找出自己的心灵深处的佛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而不是迷惑于“人生的生老病死,聚散无常”的悲剧。《红楼梦》全书共有120回,前80回抄本为曹雪芹所写,本名《石头记》,后40回大家都认为是程伟元和高鹗续写。续书虽然在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上与前80回有差异,但基本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并使全书的故事完整无缺,得以在广大读者中间广泛流传。从《红楼梦》的第一回来看,曹雪芹对这部小说似乎考虑过好几个书名,文中提及的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又有《金玉缘》一名。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以后才正式题为《红楼梦》,而成为通行的书名。总之,曹雪芹的《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作为尤为杰出,成为长期以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