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条件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城市生存发展、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需的一般物质条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巨大的需求,我国各级政府对其不断拓展和完善都十分重视,政府投向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公共建筑项目的资金也逐年增加。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建设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全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改革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努力构建多元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条件,不但对沈阳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十分必要,而且对全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探索作用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的界定,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介绍了研究对象的经济特性及作用;其次介绍了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关于公共物品生产理论、基础设施可销售性理论、项目区分理论、基础设施供给理论等基础理论;最后介绍了几种目前基础设施融资的常用模式,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为沈阳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现状及问题研究,首先从基础设施融资基础、基础设施融资环境和基础设施融资规划三个方面概述了沈阳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然后提出目前沈阳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项目存在巨大资金缺口;二是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渠道单一;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尚未规范。最后通过沈阳经济区项目融资案例再次分析了现存问题及破解融资瓶颈的方式。第四部分基于以上基础理论及对沈阳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对沈阳基础设施投融资现存问题的建议主要有:构建多元化机构体系,强化间接融资功能,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主渠道作用,优化信贷结构,加速银企多元化发展,推进产融结合,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沈阳经济区金融机构联合,促进区域资金优化配置;鼓励多品种金融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融资方式创新,鼓励金融业务创新,鼓励融资产品创新;整合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打造开放型生态环境,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深化金融功能区建设,改善融资信用环境,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营造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