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也称知识产权临时禁令制度,可责令一方当事人做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做出一定行为,是一项极其严厉的制裁性临时措施。其基本特点是通过一个不可上诉的单方程序长期(禁令一旦作出,其效力延至终局裁判作出)限制一方当事人的行为,且实质审查标准模糊不清,其涉及对人的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及营业自由权的限制,而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及营业自由权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现有的学理探讨和司法实践皆忽视了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合宪性问题。作为一个限制人民基本权利的制度,合宪性得是其首要问题。我国的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一刀切”式的程序设置和实质审查标准立法上的模糊不清都存在立法缺陷。具体而言,在当事人申请的程序规制、法院审查的程序规则及事后救济的程序规则设置方面缺乏正当的程序保障;在实质审查标准方面,缺乏统一明确的审查标准。这种缺陷使得现有的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极可能对自由权、平等权、营业自由权及财产权的侵害不合比例原则。因此,现行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有违宪之嫌,应当借鉴域外立法经验予以完善。本文共计三万余字,从四个方面对行为保全制度的合宪性问题展开研究。正文首先对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阐释和评析。该部分首先对国内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内在的法律特征,而后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对学者特别是实务型学者对该制度的评价进行一一梳理,得出司法实践和学理探讨均忽视了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应首先面临的合宪性问题,为下文对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进行合宪性检验进行铺垫。本文第二部分将展开对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合宪性检验,该部分首先对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涉及限制的基本权利进行梳理,而后确定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应当借鉴的违宪审查标准,并对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进行合宪性检验。最后利用假定的违宪审查制度对与行为保全相类似的制度进行合宪性检验,得出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对基本权利的限制问题是最难以容忍的。观国内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存在诸多合宪性问题,必参照域外经验予以对比研究。本文第三部分对美国、中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行为保全制度进行了对比考察。最后,在论述前几部分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同时吸收域外经验的有益部分,提出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合宪化之完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