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的侧枝角度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与种植密度、耕作模式等息息相关并最终影响群体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学分析、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分离群体基本遗传规律分析以及主效QTL的定位等四个方面,对花生的侧枝角度性状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选用了完全匍匐型、半匍匐型和直立型三种典型的种质材料进行了去除主茎、人为改变侧枝角度和遮阴等3种生物学处理。结果发现无论是直立品种还是匍匐品种,花生侧枝角度均随着遮阴而明显变小;去除主茎对花生侧枝角度无显著性影响;同时人为改变侧枝角度后侧枝仍然会在后期的生长发育中恢复到原来的角度,说明花生的侧枝角度是随着发育过程逐渐决定的性状。 在生物学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遮阴和不遮阴处理对花生侧枝内源激素类相关物质的影响,发现反式玉米素(tZR)的含量在花生遮阴处理前后差异显著,说明花生的侧枝角度可能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有关。 采用完全匍匐型×直立型、半匍匐型×直立型两种组合方式构建两个分离群体对花生的侧枝角度性状进行基本遗传规律分析。根据完全匍匐型×直立型组合F1代完全匍匐性状,以及F2和F3代群体性状的分离规律可以推断:完全匍匐型×直立型组合间的花生侧枝角度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而半匍匐型×直立型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的分离规律推断:其间的侧枝角度受到一个主效位点的控制。 利用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集团分离分析法(BSA-seq)对半匍匐型×直立型组合的RIL群体选出的两个极端性状子代池进行ΔSNP-index分析发现:在第6号染色体和第15号染色体分别有一个超出阈值线的峰值,其最明显的主峰位于第15号染色体末端153.8M-159.6M之间。针对存在QTL的两个目标染色体6号染色体和15号染色体,利用双亲重测序数据结合参考基因组开发了19个可靠有效的InDel标记,对HN-F6的RIL群体进行全群体的QTL定位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其主效QTL位点与BSA-seq结果相吻合,而第6号染色体不存在QTL位点,是BSA-seq分析的假阳性位点。 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花生侧枝角度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为挖掘控制花生侧枝角度的基因位点提供了参考,为后续进一步图位克隆其功能基因,开发可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更好地培育适当侧枝角度的花生品种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