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农场》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之一。本文在乔治·斯坦纳阐释运作理论的指导下,从翻译的四步骤(即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出发,对傅惟慈的译本和荣如德的译本在词汇、句法、语体、修辞四个层面进行风格对比研究。拟解决两大问题:1.两个译本在风格上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差异是如何表现的?2.两个译本与原作相比,是否出现了风格上的“不平衡”?应该如何在翻译的四步骤中避免这种“不平衡”?本文发现:傅惟慈的译本与荣如德的译本词汇、句法、语体、修辞四个层面都展现出了对于原文本的“信任”。但在其他三个步骤上,两个译本却出现了差异。相较而言,傅惟慈的译本对于原文本的侵入、吸收、补偿较少,这体现在傅译本更加注重原文表达,词汇上更多采用不加修饰的直接翻译,句法上遵循原文语序,语体上还原了原文的表达,修辞上傅译本在“可译”的情况下,省去了原文的修辞。而荣译本对原文本的侵入、吸收、补偿较多,这体现在词汇层面吸收了原文的表达后,又以加注的形式解释原文中的不易被译文读者理解的成分,句法层面增添了较多的句子成分,语体层面根据语境,增添了一些或口语化或正式的表达,修辞层面将中文里不存在的一些意象处理成为更容易被理解的意象。在风格对比上,这种侵入、吸收、补偿程度的不同,使荣译本相较傅译本,语言更加丰富,句式更为灵活,表达更为清晰,更容易被译文读者理解。本文发现两个译本中都出现了与原文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两个译本在翻译时都出现了与原文形式不统一之处,且都出现了错译、漏译的地方。本文指出运用阐释运作理论的翻译四步骤,检验译本对原文的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可以更好地避免译本出现信息缺失或错误。希望本研究既可以扩宽《动物农场》汉译本研究的角度,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