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股权主义的日益兴起,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企业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构成衡量一国经济核心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性因素。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核心在于保证企业的决策科学和提高公司绩效。公司绩效是公司治理水平和健全与否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反映,高水准的公司治理必然与良好的公司绩效和持续发展能力相联系。可以说,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公司绩效的必要条件。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直面激烈而严酷的国际竞争,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与否,是今后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以及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中国能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部门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方面还刚刚起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选题具有时代紧迫性及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而没有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一般性的基础化、宽泛化研究。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主力军和大型企业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国民经济的精华所在。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具有描述和解释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过程的典型性,具有揭示和预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前瞻性,具有体现和标志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但是我们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选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重点研究,并没有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理论割裂开来,实际上本文的研究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命题与理论基础之上的。 从实质看,公司治理结构是研究参与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方向的各有关人员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论,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有:(1)股东;(2)董事会;(3)由经理领导的经理层人员;(4)债权人、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其中在利益相关者中,债权人在当前无疑是最重要的,而且从投资角度看,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构成了公司最终的投资人。因此,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参与主体角度看,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股权治理与公司绩效;(2)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3)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4)经理层激励与公司绩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国内其他学者不同,我们特别研究了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认为它是与股权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治理一样都是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本文共分成8个部分。具体而言,本文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然后提出了我们研究的切入点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讨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最后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不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基本命题与理论研究。本部分首先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评价,对“两权分离理论”等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主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初步研究框架和一般理论模型,目的是为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在本部分我们首先对我国学者关于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选择进行了回顾和综述,接着分析了本文选用的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主成分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由于本文各部分在实证研究时选择的样本并不完全一致,需要用主成分方法测算出不同样本公司的绩效综合指标。本部分是我们进行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基础。 第四章,上市公司股权治理与公司绩效。本部分的研究主要围绕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当前5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达到46.3%及平方和达到11%时,公司治理绩效达到最大。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最优取值区间为14.83%至33.17%之间时,能够满足股权结构最优化约束条件。我们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呈现负向关系;法人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现三次曲线关系;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负向关系。 第五章,上市公司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我们重点对债权比例和债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债权比例与公司绩效在统计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债权的集中度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债权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功能。 第六章,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本文关于董事会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一是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