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等引起的机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目前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还没有可以彻底根治的药物。传统的药物治疗除了治疗费用高昂,还给病患带来很多副作用。此外,传统药物在降低血糖的同时难以兼顾糖尿病的并发症,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从传统中药中研究开发新的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药物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中药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ee.)为山茱萸科(Cornaceae)山茱萸属(Cornus)植物的去核干燥果肉,是我国常见的药食两用型药材。山茱萸在我国用于治疗消渴症、糖尿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较高的应用价值自古就受到关注,近代药理学研究,山茱萸有降血糖、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休克、保肝及抗癌等作用。本论文主要根据山茱萸的降糖及抗氧化活性提取分离山茱萸的有效组分及成分。以HepG2细胞、α-葡萄糖苷酶和STZ诱导的小鼠为模型,探求山茱萸抗氧化及降糖活性,研究比较山茱萸中各活性物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山茱萸活性部位的筛选与纯化采用溶剂梯度萃取及D101大孔树脂分离,将山茱萸85%的乙醇回流提取物,划分为多个活性组分,得到山茱萸总浸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得到不同极性的山茱萸提取物。结合HepG2细胞消耗葡萄糖糖和活性氧抑制实验结果,初步筛选出乙酸乙酯萃取物(成分分析主要含有五环三萜类)和正丁醇萃取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正丁醇部位经过D101大孔树脂进一步分离后,环烯醚萜及苷类在30%乙醇洗脱液中有效富集。将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D101大孔树脂30%洗脱部位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后,得到熊果酸、马钱苷、莫诺苷三个化合物。(2)山茱萸体外降糖实验以HepG2细胞实验α-葡萄糖苷酶实验和作为评价降糖效果的依据。山茱萸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有较高的促进细胞消耗葡萄糖的活性,而正丁醇-D101大孔树脂-3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更强的促进细胞消耗葡萄糖的活性。最终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熊果酸、马钱苷及莫诺苷具有最高的促进细胞消耗葡萄糖的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马钱苷,莫诺苷,熊果酸。山茱萸各活性组分及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D101大孔树脂30%洗脱部位IC50分别为2.40mg/ml和4.24mg/ml,化合物马钱苷、莫诺苷和熊果酸无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3)山茱萸体外抗氧化实验以高糖环境下HepG2细胞作为研究山茱萸体外抗氧化的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高的抑制氧化应激的能力,减少细胞ROS的生成,其次为正丁醇-D101大孔树脂30%洗脱部位。在3个化合物中,熊果酸活性最高,马钱苷、莫诺苷两种成分也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4)山茱萸对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在STZ诱导糖尿病小鼠长期试验中,研究发现山茱萸各活性组分及成分对糖尿病小鼠的的饮食、饮水、体重、肾体比和血液中SOD、MDA、AR活力或含量都存有积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效果病活性最高的组分为乙酸乙酯部位;熊果酸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浆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AR酶活性,延缓STZ诱导糖尿病小鼠肾脏的肿大,其次为马钱苷,莫诺苷。同时还发现熊果酸与马钱苷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开始出现多种犯罪现象。网络犯罪作用迅速且手段多变,使得网络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日渐猖獗,其危害也逐渐扩大。因此,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IL-13、NF-κB p65以及中医证候变化,主观、客观指标合参,客观评价小青龙汤干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
<正>日韩关系是东亚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和韩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为建立
<正>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年幼时,家境贫寒。父母从英国移民到美国定居,刚落脚时供养不起卡耐基读书,卡耐基只能辍学在家。有一次,别人送给他一只母兔,很快,母兔又生下一窝小兔
期刊
新闻传播学教育是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产物。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重新焕发了生机。我国高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恢复
目的:探讨吴存亮教授治疗口苦的临床经验。方法:归纳吴存亮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口苦的诊疗及科研工作经验并进行分析。结果:从病因病机各家学说制定了口苦的治疗原则:"
原位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四氮唑三核Cu(Ⅱ)配合物[Cu3(sae)2(mtta)(N3)](mtta=5-甲基四氮唑,sae=水杨醛缩乙醇胺),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结构。配合物[Cu3(sae)2(mtta)(N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的加快、工作强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急需新的知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然而这与人们拥有“越来越少”的时间形成强烈的矛盾。因此,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