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较大,风灾损失逐年递增。同时,随着土木工程结构向着高、大跨、柔、轻质和低阻尼方向发展,结构对风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与结构损坏有关的风灾屡见不鲜,风荷载正逐渐成为结构设计时的控制荷载之一。因此,对风荷载及其效应的准确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专门的风荷载规范以指导结构抗风设计,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美国《Minimum Design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ANSI/ASCE7-95)和澳大利亚/新西兰《Structural design actions Part 2:Wind actions》(AS/NZS 1170.2:2002)中关于风荷载的理论以及规定分别予以介绍,讨论和比较。各国规范关于风荷载的计算均体现了基本风速(风压)、高度地形影响系数、体型系数、动力放大系数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基本风速方面,各国规范的区别主要在于平均风速时距的取值;高度和地形地貌影响系数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考虑的因素和细致程度。各国关于体型系数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且均通过风洞试验来进行测定。就具体规定而言,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规范规定更为详细。中国规范虽然在全面性上基本能够满足一般设计的使用要求,但是没有形成严格的体系。脉动风对结构的影响较为复杂,分为脉动风速自身的性质以及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放大影响来分别进行比较。关于脉动风速,中国和美澳规范的规定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仅从脉动风速谱而言,中国规范的规定偏于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规范关于湍流强度的规定偏低。总之,澳大利亚规范的规定更为详细,考虑的影响因素更为全面,各个参数规定的体系脉络清晰,美国规范次之,中国规范的规定较为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