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但发病率却在急剧上升的一种疾病。肥胖常诱发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甚至可引起某些癌症,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削弱机体抵抗力,增加病死率。女性围绝经期肥胖己成为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之一,虽然目前针灸治疗肥胖症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已获肯定,但国内尚缺乏严格的关于针灸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文献,且尚未形成公认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以广安门医院针灸科柏巧玲副主任医师长期临床经验及以往研究为基础,拟寻找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围绝经期肥胖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优化临床针灸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目的:观察并评价两种不同针灸穴组治疗围绝经期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于广安门医院针灸科柏巧玲副主任医师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例符合纳入标准,腹部穴组和背部穴组各6例。腹部穴组治以针灸主穴:中脘、下脘、天枢、肓俞、水分、气海等。背部穴组治以针灸主穴:大肠俞、心俞、肾俞、脾俞、肝俞等。操作方法:在所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选以0.30×40mm针灸针进行治疗。各穴进针15-20mm左右,不要求得气感。双侧天枢、双侧大肠俞,连接电针仪电极于针柄上。频率2Hz,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觉局部肌肉轻度颤动为度。每次留针25分钟,每日一次,每周三次,疗程4周。分级量化标准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简化Kupperman评分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患者分别于治疗2周后、4周后自评。治疗期间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参与随机分组的患者共12例,均完成治疗,无病例脱落。腹部穴组治疗前后体重分别为75.00±16.876kg和71.92±16.645kg,腰围分别为88.83±10.496cm和87.17±10.610cm,臀围分别为98.67±13.049cm和97.00±12.977cm,皮脂含量分别为36.867±4.0013和35.38±4.387,Kupperman指数分别为23.83±5.193和21.33±4.761,SAS指数分别为46.83±5.707和43.83±7.223,各项指标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 )。背部穴组治疗前后体重分别为82.83±19.954kg和81.17±20.134kg,腰围分别为94.83±16.068cm和92.67±16.120cm,臀围分别为104.33±16.232cm和102.33±16.269cm,皮脂含量分别为36.317±4.7814和34.30±4.205,Kupperman指数分别为28.50±6.442和25.33±6.563,SAS指数分别为53.17±9.131和47.67±9.564,各项指标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 )。说明采用两种不同针灸穴组治疗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疗效良好。两组疗后改善程度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1 ),说明采用两种不同针灸穴组治疗围绝经期肥胖无明显特异性。结论:1、采用两种不同针灸穴组治疗围绝经期肥胖均可降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Kupperman指数、SAS指数,但统计学显示采用两种不同针灸穴组治疗无明显差异。说明在临床治疗时,采用两种不同针灸穴组治疗均有效,且无特异性。2、试验过程中无脱落病例,未记录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患者对于两种不同针灸穴组治疗的接受度均好,均是安全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