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胆囊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差。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手术方法不断改进,药物日益更新,但己发生浸润和转移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Ep-CAM)是一种分子量为40kD的I型跨膜糖蛋白,属Ca2+非依赖性黏附分子。其功能可能涉及细胞间或上皮细胞基质间的黏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在国外针对Ep-CAM的报道中,较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的研究上,针对胆囊癌的研究很少。肿瘤细胞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必须突破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构成的屏障,而ECM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HSPG)。肝素酶(heparanase, Hpa)也称作乙酰肝素酶或类肝素酶,是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唯一一种裂解HSPG中HS链的糖苷酸内切酶。Hpa不仅降解HSPG,破坏ECM的完整性,还可释放其结合的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现有研究表明,人类多种肿瘤均有较高水平的肝素酶表达,且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关于肝素酶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中Ep-CAM和Hpa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中作用,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染色法检测50例原发性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中Ep-CAM和Hp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工具采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Ep-CAM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64%(32/50)、45%(9/20)、30%(6/20)。胆囊癌组明显高于胆囊炎组(χ2=5.355,P<0.05),但与胆囊腺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pa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23/50)、10%(2/20)、10%(2/20)。胆囊癌组与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6.572,P<0.05)。(2)Ep-CAM的过表达与Nevin分期有明显相关(P<0.05)。而与胆囊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相关性。Hp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Nevin分期有明显相关(P<0.05)。而与胆囊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相关性。(3)Ep-CAM的过表达与Hpa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s=0.023,P=0.872)。(4)Ep-CAM过表达与非过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位13个月、24个月。Cox多因素分析表明Ep-CAM的过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结论:(1)Ep-CAM和Hpa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与临床分期有关,提示Ep-CAM的过表达和Hpa蛋白表达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及疾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的有用指标。(2)Ep-CAM是胆囊癌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3)Ep-CAM与Hpa二者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