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是一国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某国经济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自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银行业进行改革算起,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经历了近30年的光阴。在这30年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和2012年报告中:利润方面,我国银行业利润自2007年至2010年已经增加了一倍,占到了全球银行业利润份额的21%,而2011年度甚至达到了30%;资产方面,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速度排名世界第一;在资本回报率方面,2011年中国银行业排名第十,其高资本回报率达到了5.8%,远高于西欧银行和日本银行;在综合排名前十的银行中,我国商业银行占了3席,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6位)、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8位)、中国银行(排名第9位);排名攀升最快的前25家银行中,中国的银行占15席,除农业银行以外,另外14家都是中小银行。这一系列数字排名的提升都表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银行业在加入WTO之后的巨大进步,中国银行业内部差距逐渐缩小,整个行业良性发展趋势明显。但在这一系列光鲜的数字排名的背后,我们也要清楚的认清自己:我国商业银行起步晚,起点低,虽然在30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基本建立了完善是商业银行体系,各个商业银行取得了巨大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正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做大做强的好机会,亚太地区作为银行业新的增长点,银行业发展速度最快最强势。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在竞争中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学习其他商业银行优点发展自己,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之前先要知己,认识自身的竞争力真实水平,总结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对症下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了解、研究本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情况,对管理者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行业和国内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即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一国银行业竞争效率、市场集中度和监管效率等,即了解银行业竞争力的总体水平;二是微观层面,从微观角度衡量各个银行竞争力,即银行间个体的竞争力分析,这主要是根据各家商业银行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得出。本文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的。从微观角度来说,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要素主要包括资本、产品、服务、技术水平、人才、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等方面。本文先将商业银行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再细分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层次。其中,现实竞争力以商业银行“三性”为基础;潜在竞争力以法人治理结构、业务创新能力、资产质量为基础;环境竞争力考虑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两个方面。然后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突出重点,多级评价,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具体筛选出:资产收益率、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流通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内部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制度设置、非利息收入占比、人均利润、员工学历层次、资产规模存贷比、不良贷款率、GDP总量、GDP年增长率、人均GDP、通货膨胀率、市场准入制度、法律环境等十九个指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并对分析的数据作了深入的经济意义上的剖析。考虑到数据收集的难度和可信度,本文选择了在A股市场上市的商业银行进行计量;同时,考虑到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这三家商业银行公布数据较少而且其经营范围还没有完全突破地域限制,故未将这三家商业银行纳入实证分析中。本文得到结论主要有:(1)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各项指标方面都稍逊色于股份制银行,但差距不大。(2)商业银行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受人均利润、非利息收入、不良贷款率、流通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这五个因素影响。(3)在现实竞争力中,股份制银行现实竞争力要优于国有商业银行。(4)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灵活、员工素质高、历史包袱轻等优势,故在指标上表现比国有商业银行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分支机构多,信誉高,占有大多数信贷资源,但经营的效率不如股份制银行。(5)从现实竞争力和影响竞争力的五个指标数值上看,应当注意到从2009年开始,各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指标数值开始趋同,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并且竞争力数值和指标数值也处于稳步提升优化阶段。最后本文结合实证部分的分析和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议。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要继续推进完善信贷流程,信贷流程要与组织结构设置相匹配,对业务流程实时监控,减少行政干预和重视批量生产信息的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建立适宜的风险评价模型,形成综合风险管理系统,避免资源过度向大型企业倾斜,在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过程中要注意识别中小企业的软信息。针对已经产生的不良资产,要主动处置主动催收,建立不良资产催收体系,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结构性调整方面,在组织结构设置上,继续探索扁平化组织结构,下放权力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因分支机构权限过大冒进的风险,横向上也要明确各职能部门间职责归属。把信贷资源适当的向国家扶持的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倾斜,以客户为导向,加快研发新产品,并对以前产品评估,进行优化整合,走差别化道路,吸引优质客户加速发展。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和人才培养,科学综合评价考核员工,建立可持续的良好的人力资源。产权结构方面,加快上市步伐,增加流通股比例,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同时加速政企分离,全面平衡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各方利益,给予管理者较大的自主权和适当的激励,继续推进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维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良性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归纳总结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选用具体财务性和非财务性指标,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的各个因素。然后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建立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剔除了不显著的指标,得到了各个因素在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的具体数值大小。再对这些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的创新点:第一,本文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系统的探讨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虽然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比较成熟,但实证部分大多都只采取了财务性数据,本文根据以前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加入非财务性因素,筛选出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希望能更全面的反映商业银行竞争力。第二,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加入了时间因素,不像以前研究仅仅考虑了某一时点,这样使得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化一目了然,加入时间因素,比只利用截面数据更为全面,由上到下,体现了时间上的逻辑性,对提出加强竞争力的建议更有把握。第三,本文没有按照以往研究中仅仅只用资产收益率或是资本收益率简单替代表示竞争力大小,而是将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商业银行“三性”联系起来。考虑到商业银行“三性”同等重要,故本文没有考虑三性指标的权重,而是把能表示“三性”的指标进行了简单加总,用得到数值来表示竞争力大小。改进了只用单方面反映盈利性的资产收益率或资本收益率来表示竞争力而未考虑到其他两性的弊端。本文在以后研究中有待深入的方面有:本文选择的时间跨度从1995年至2011年,一共17年。这17年数据难免有缺失,或是因统计口径不同造成数据不一致的地方。在遇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时,本文以《中国金融年鉴》上的数据为准。这样对于模型估计出的参数的经济意义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的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