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闻史上,目击式报道并非一个新兴概念。它最先产生于纸质媒体,不仅作为一种报道方式促进了新闻实践的丰富与完善,而且作为一种报道理念,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关于这一议题,新闻学界却罕有深入的探讨,现有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多停留在微观层面,集中于个案的描述与分析,研究的层次、深度和广度有限,缺乏系统的理论思考与归纳总结,这就为本文的研究展开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纸媒目击式报道越来越多地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挑战,其生存价值与发展空间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与危机。因此,对于这一议题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改善当前纸媒目击式报道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对于“纸媒目击式报道”的探讨,力图打破传统的研究思路,以思维为核心,旨在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报道思维体系。笔者通过对目击新闻文本的剖析,从宏观的趋势研究、中观的主体研究、微观的实践研究三个层面,探讨了纸媒目击式报道在当前媒介背景下的生存问题和未来走向,对这一报道方式的内涵与外延作以深入的思考。 全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以往的零散研究进行重新整合,系统梳理了纸媒目击式报道的发展脉络,通过追溯西方新闻史和我国新闻实践中的目击式报道,呈现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流变历程。 本文的正文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础章节,立足于纸媒目击式报道的内涵研究,澄清了界说和本质两个重要问题。首先,笔者在分析常规定义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厘清了纸媒目击式报道的概念,确立其作为一种报道方式的研究角度,总结出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科学界说。其次,引入认识论、感知学和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纸媒目击式报道的本质,其中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认知逻辑的“两重还原”和感觉的“三重延伸”过程,有助于对这种报道方式进行更深刻的研究。再次,笔者归纳总结出纸媒目击式报道相异于其他报道方式的个性特征。 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系统论述纸媒目击式报道的生存问题。首先,笔者通过文字目击与视觉目击的三层比较:事实图解的真实性、新闻成本的廉价性和传播效果的深刻性,阐明了文字目击的竞争优势。其次,在剖析纸质媒体危机悖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击式报道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为本文的核心观点——纸媒目击式报道不仅应该而且能够继续生存,奠定了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基础。再次,结合大量正反实例,从记者与读者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纸媒目击式报道的两难处境,为第三章实践研究的展开作以铺垫。其中,笔者创新性地提出了记者角度的“三难”(现场之难,选择之难,写作之难),“五陷阱”(眼见不一定为实,有眼无珠,繁花迷人眼,目中无人,画虎反类犬),以及读者角度的四种“鸡肋”报道(套子式,春晚式,判官式,草图式)。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通过文本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从报道技巧和具体题材两个维度,解决实践中的死角问题,并将重心放在报道思路的建构上。首先,笔者打破采写分离的研究套路,紧扣目击式报道的三个核心要素:观察、结构、细节,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其次,从具体的三种题材出发,针对当前目击式报道中最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作以深入解析,以求解决新闻实践中的困惑之处。此外,笔者还对这种报道方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四章是本文的深度章节,将研究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次,以开阔的视角来探寻纸媒目击式报道的传受主体与传播规律问题。首先,笔者引入了心理学、感知学、美学、阅读响应理论等交叉学科知识,对收受主体的四种心理状态:需要心理、接受心理、注意心理、逆反心理,以及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归纳出较成体系的受众心理需求。其次,笔者将研究触角延伸至传播主体的思维状态,这是以往此类研究中从未涉及的领域,通过对传播主体的审美感觉、瞬间意识、取舍手劲的解析,形成传受和谐的论点,有利于建构正确的报道思维体系。 结语部分,笔者总结对于纸媒目击式报道的认识,并对论文的整体思路和写作特点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