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鲜龙眼为原料,采用工业规模(模式Ⅰ)固定床热泵干燥和实验室小型(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对于龙眼干燥特性及一些理化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测定了龙眼干的失重率、还原糖含量、色泽、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对比模式Ⅰ和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对龙眼干燥的效果。比较不同水分含量、不同包装方式的半干型龙眼干的贮藏特性。本研究为模式Ⅰ和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模式Ⅰ固定床热泵干燥对龙眼果实进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测定了各个固定床垂直向上的风速、龙眼果实表面温度、失重率和湿基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固定床的风速和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了模式Ⅰ固定床热泵干燥效率的差异。模式Ⅰ固定床热泵干燥满负载时,3号固定床位置风速明显比其他固定床低。在干燥过程前期,各固定床干燥效率距离出风口越远,干燥效率越低,约20 h后,3号固定床龙眼失重率开始落后于其他固定床;干燥时间达44 h后,3号固定床的干燥效率最低,与干燥效率最高的1号床相比,其湿基含水率相差大约为10%,即模式Ⅰ固定床热泵干燥效率不均匀现象明显,干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说明模式Ⅰ固定床热泵干燥在升温过程中,温度对干燥效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温度达到相对稳定后,风速对干燥效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干燥温度为75℃,龙眼的POD、PPO酶活力分别经24 h、16 h干燥基本被钝化,色泽在16 h后变化明显。(2)采用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对龙眼果实进行干燥,比较、分析了干燥过程中各个固定床垂直向上的风速、龙眼整果表面温度、失重率和湿基含水率。结果发现,在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过程中,导致龙眼干干燥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满载时,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过程中各固定床风速较为均匀,对干燥效率没有很大影响,但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过程中4号固定床龙眼整果的表面温度差异明显,是由于4号固定床远离热源出风口,风的温度降低,使得4号床整果表面温度最低,其龙眼干失重率也是最低。模式Ⅱ固定床热泵干燥箱体积小,升温速度快,在干燥时间为4 h时即可达到60℃以上,能有效抑制PPO、POD的酶活力,分别在12 h和8 h后无法检测到酶活力。在干燥过程中,龙眼干色泽变化在28 h发生明显变化。(3)水分含量分别为25%、35%、45%的半干型龙眼干分别在普通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剂包装、真空+脱氧剂包装和充氮包装下,采用37℃、RH90%破坏性加速试验。结果表明,贮藏60 d龙眼干质量变化不明显,水分含量为25%、45%龙眼干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而水分含量35%龙眼干质量上下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脱氧剂包装和真空+脱氧剂包装对半干型龙眼干贮藏时间为60 d时,贮藏效果比其他包装方式更加明显,明显延缓龙眼干的褐变,有着良好的抑菌效果,而真空包装、充氮包装,由于龙眼干的果壳中的真空度难以控制,虽然对半干型龙眼干的贮藏也有一定的效果,并未达到如理论上有效抑制龙眼干褐变的效果。经过普通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剂包装、真空+脱氧剂包装和充氮包装处理的龙眼干均随龙眼干水分含量升高,其贮藏性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