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丙烯腈吸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亲水性强、稳定性好,混入吸附剂后制备的吸附膜能够有效吸附重金属离子,但现有PAN吸附膜的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仍无法完全满足废水处理的需要,因而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改性PAN吸附膜尤为重要。这其中,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聚偕胺肟(Polyamidoxime,PAO)均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可以分别凭借静电作用和螯合作用有效吸附重金属离子。因此,本文采用GO和PAO作为吸附剂,分别制备了GO-PAN吸附膜和PAO-GO-PAN吸附膜,两者均能有效吸附吸附Cu(Ⅱ)离子,并在吸附过程中稳定运行。首先,研究GO对GO-PAN吸附膜Cu(Ⅱ)离子吸附性能影响,探究GO-PAN吸附膜吸附Cu(Ⅱ)离子的机理;为此,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GO-PAN吸附膜,确定最佳成膜比例及静电纺丝工艺参数,测试不同GO添加量和环境条件时GO-PAN吸附膜Cu(Ⅱ)离子的吸附量。结果发现:膜上的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在水中呈负电性,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大量吸附Cu(Ⅱ)离子,GO添加量为5wt%时膜最大吸附容量达到84.02mg/g;最佳吸附pH值为5,且有效吸附的pH值集中在酸性范围内;吸附过程为非自发的吸热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参数ΔG>0。纺丝电压20KV、接收距离20cm、针头内径0.5mm时制得的膜表面纤维结构均匀、无珠节、无凝聚现象;其次,研究PAO对PAO-GO-PAN吸附膜吸附性能影响,探究膜的吸附机理和重复使用能力;为此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AO-GO-PAN吸附膜,表征了不同PAO添加量时膜的表面形貌和Cu(Ⅱ)吸附量,测试了该膜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u(Ⅱ)的吸附量。结果发现:PAO使得膜上含有大量的胺基和肟基,能够通过配位螯合作用及共同螯合作用进行吸附,当PAO添加量为2wt%时,吸附量达到122.96mg/g,且膜表面纤维结构完整、尺寸适中;有效吸附的pH范围为4-7,吸附过程吸热且自发进行;连续进行5次吸附脱附实验后,膜的吸附量仍能达到最初的50%以上。最后,对PAO-GO-PAN吸附膜进行了动态吸附规律分析,为膜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分别讨论了流速、初始浓度及其他重金属离子对膜动态吸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流速由50mL/min降到10mL/min,吸附过程的发生更充分,Cu(Ⅱ)离子吸附量增加了14%左右;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速率越快,120mg/L的Cu(Ⅱ)离子溶液可以使膜在200min达到饱和吸附;膜厚度和穿透时间之间就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符合BDST模型;该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动态吸附无选择性,且吸附顺序为Cu(Ⅱ)>Hg(II)>Cd(II)>Pb(II);连续5次吸附脱附过程后,膜的动态吸附量仍可以达到初始值的55%以上。
其他文献
公共空间是小城镇集体记忆、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其城市化的塑造中规避同质化、失忆、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是一个挑战。本文以于城粮站街区改造的城市设计实践为例,聚
"化"字在《庄子》书中是个高频词,也是个多义词——或表达自然大化的思想,或表示"物化"的理念,或体现"与时俱化"以及"化道"的观念,而这一"化义"与"化境"也贯穿于《庄子》的选词、用词与造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享有的声望和信誉。如果学生不服从教师的要求,不相信教师的教诲,对教师不具有信任感,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威信是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搞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并从提高临床规范化治疗水平、麻醉药品处方的法规约束、多渠道加强宣教及采购储存等使用环节的责任监督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表现出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宜从区域的宏观层面研究ESP结构与OIL系统相互协调的过程,对在这两方协调下的政府与跨国公司
为解决企业人才评价和成长问题,以B/S模式构建企业任务分派、评价及分析网络信息系统。针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任务和创新业绩管理构建较为实用的评价、统计、分析指标模型,使
本文论述历代西域游记的规模、发展、利用价值及整理情况,提出整理与出版的设想
九江石化1.0Mt/a延迟焦化装置冷、切焦水系统采用密闭处理技术,进行除油、除焦粉,并经冷却后循环使用。分析认为,该系统存在安全、环保运行隐患,水中含油、含焦多,油品损失大,新鲜水
《胜鬘经》全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是大乘如来藏系经典中代表作之一。文章上篇为研究篇:通过对《胜鬘经》汉译本和流传情况的研究,发现此经主要在南北朝至隋唐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广博的知识是吸引学生的法宝,这也无可争议。然而,您是否也认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呢?如何培养自己的这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