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于1940年4月13日生于法国尼斯,持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国籍。这位著名的法国作家是20世纪后半期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 1963年,勒克莱齐奥的处女作《诉讼笔录》问世,获得了当年的勒诺多文学奖。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勒克莱齐奥获奖无数,多部作品被先后译成十几国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1980年,其作品《沙漠》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在1994年的一次读者调查中勒克莱齐奥被评选为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1997年,他又先后获得了让?吉奥诺奖和普特博奖。2008年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是一位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人性的探索者”。 在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奥尼恰》这部作品引起了国内外的较多关注。小说主人公樊当的父亲吉奥弗洛瓦在塞内加尔的一个名为奥尼恰的小河港为殖民机构的联合非洲公司工作,樊当和母亲前往该地与父亲会合。小说围绕着樊当和母亲的三次物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前往奥尼恰的旅程—“漫长的旅途”;在奥尼恰的日子—“奥尼恰”、“阿罗?丘库”;回到欧洲之后对奥尼恰的思念—“远离奥尼恰”)展开故事情节,描述了一家三口在非洲的生活以及最后被迫离开奥尼恰的经历。 相对于作家的其他作品而言,全面了解和研究此作品的人比较少,将其作为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人更是鲜见。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大多是从作品的生态学意识、作品对非洲历史和文明的描述以及作品对乌托邦的构建等角度入手。本文则力图借助空间叙事理论,从空间角度对小说《奥尼恰》进行解读。 20世纪以来出现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传统时间的线性规律而具备了某种空间特性,传统的叙事学理论已经不足以解释这些文学现象。空间叙事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叙事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关注小说空间维度的问题。 在小说《奥尼恰》中,作者建构了三个大的宏观叙事外层和若干个小的叙事内层,通过主人公所处物理空间的变易及对人物心理空间叙事的描写,为小说营造了“空间化”的结构。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和叙事不可缺少的场景,更是推动整个叙事进程、深化作品主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此外,作者还通过情节并置、多重故事叙述及多重主题描写等手段,打破了作品的线性时间叙事,使作品呈现出结构上的“空间化”,即作品的空间形式。《奥尼恰》这部小说通过空间的营造,展现了非洲的天和地,人和物,非洲人民与殖民者的勇敢斗争以及非洲古老的的历史与文明,将历史与和传奇、现实和梦想紧密交错在一起。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由于本文使用的空间叙事理论是叙事学领域中的新兴理论,理论界对空间叙事理论还比较陌生,国内有关空间叙事理论著作也较少,因此,本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叙事学领域空间转向的背景,其研究的主要领域、内容和对象,以及本论文所用到的空间叙事理论的具体概念。 第二章,从空间叙事理论的角度,分析勒克莱齐奥不仅把空间看成故事发生的场所和叙事不可缺少的场景,更是有意识在利用空间叙事,推动整个叙事的进程,深化作品主题。 第三章,从作品人物的梦境以及对作品意识流及碎片化叙事的角度,分析其建构起的真实的人物心理空间,并且通过这种心理空间,展现其模糊、矛盾的心理世界,表达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觉、诉求,映射真实的现实世界。 第四章,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空间形式的理论,说明作品的叙事结构呈现出空间化特点,具体分析《奥尼恰》的空间形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