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国际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产业内贸易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现实。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一般认为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农产品也是同质的,不符合产业内贸易的条件,完全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解释。然而,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显然也是存在的,必须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进行理论上的解释。这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性意义。 本文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存在内在的理论缺陷,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包括农产品贸易在内的产业内贸易现象。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它过于严格的假设前提脱离了当前的经济实际情况,它的适用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长期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例如比较优势陷阱、出口贫困化增长等。 产业内贸易理论则建立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产品差异的基础上,更好的解释了当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政策措施。本文在对产业内贸易理论体系进行介绍后,详细分析了该理论在解释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适用性。尽管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在解释工业品基础上提出的,我们研究认为也适用于解释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问题。 在当前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呈现了很多与比较优势理论相背离的特征和趋势,同时产业内贸易日益突出。在农业生产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的产业内贸易提供了产业基础,也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利益来源。我们认为,农产品的产品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的差别化会更加明显,这为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对商品的多样化偏好是消费者的本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必然有多样化的趋势,然而多样化需求与专业化的规模经济是矛盾的,不同国家相近收入水平的需求相似性也就为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动力。 在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分析后,本文对我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种类也不断扩大。对影响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差异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最后本文分析了进行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系列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