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高风险、低收益的经营模式,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艰难,决策者为了谋求高利,违规现象突出,例如,偏离主业经营、截留客户贷款资金、保证金增加注册资金、抵押品反复抵押等。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现在已经步入规范整顿阶段,融资性担保机构如何拥有一个完善的决策机制,对规范自身发展极为重要。因此,本文研究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决策机制,为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对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决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与互助性担保机构在决策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研究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决策现状,包括组织体系构建现状与业务决策现状。接着分析三类不同模式的担保机构在决策方面各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群体之间的策略交往过程,探讨演化结果是否会出现稳定状态,并收敛于何种状态,运用数值仿真实验分析政府行为、代偿成本、担保费等参数能否优化演化结果,使演化结果收敛于“理想”状态,从而找到优化融资性担保机构决策行为的途径。最后,研究如何优化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决策机制。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决策方面主要存在政府干预、会员企业干预、违规经营等问题;二是政府介入能够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决策行为,促使演化系统收敛到“理性”状态,即中小企业守信,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三是决策机制优化应该从决策的内部管理以及与融资担保业务关联主体合作两方面着手。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决策行为特征及优化途径,对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