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纵向应变评价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价值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冠心病就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前些年在国外较常见,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递增。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大。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是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等相关症状后就诊才被发现。  因此,寻找一种能早期检出冠心病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脏检查的众多方法中,超声心动图简便、无创,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能观察室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评价左心室的整体功能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冠心病的诊断趋向于更早发现病变且能作出定量诊断。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作为一种定量分析工具来评价缺血心肌的功能,但具有角度依赖性且重复性差等缺点,二维斑点追踪克服了上述缺点,是目前较为稳定的一种定量分析工具,可对心室、心房心肌局部和整体功能进行定量评估。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在全容积成像的基础上,对心肌固有斑点的三维空间运动进行追踪成像来定量评价心肌的功能,克服了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不能对整个心室室壁运动进行同步分析的缺点,是目前最新的一项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工具,同时可以同步给出多种应变参数,如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和面积应变。此四种应变是近些年已在临床使用的常规测量数值,尤以纵向应变已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本研究旨在应用三维纵向应变对无室壁异常运动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对此类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整体心肌功能作出精确的评估,同时测量左室三支冠脉主干(LAD、LCX、RCA)所支配节段的平均LSe值,通过ROC曲线测得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的纵向应变舒张指数最佳截断值,预测三支冠脉主干供血区心肌重度狭窄的平均纵向应变最佳截断值,用以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以便临床医生对此类病人进行及早处理。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缺血心肌的纵向应变,为三维纵向应变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早发现早诊断找寻安全可靠、便捷实用的临床方法。  方法:  1.病例组:50例,选择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左室壁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三支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至少1支狭窄≥70%或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的心内科拟诊冠心病的病人,排除标准:排除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起搏器植入术后、严重的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对照组:30例,年龄、性别、糖尿病和高血压人数比等与病例组相匹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主干及所有分支狭窄均<50%。  2.患者取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先在多普勒模式下获取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主瓣的血流频谱、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频谱,然后进入全容积成像模式,设置帧频大于受试对象心率的40%,嘱受试对象呼气末屏气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全容积原始动态图像,以备脱机分析。根据双盲研究要求,执行测量工作的科研人员须不知晓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3.测量对照组、病例组的一般三维超声指标,包括左室大小,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等。  4.利用实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来定量评估缺血心肌的功能,运用EchoPAC进行脱机分析,分别测量17节段心肌运动收缩末期纵向应变。根据测得的应变值计算各节段相应的数据,比较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17节段进行分析。左心室被分成6个基底节段,即:前间隔基底段(BAS)、前壁基底段(BA)、侧壁基底段(BL)、后壁基底段(BP)、下壁基底段(BI)、下间隔基底段(BIS);6个中间节段,即:前间隔中间段(MAS)、前壁中间段(MA)、侧壁中间段(ML)、后壁中间段(MP)、下壁中间段(MI)、下间隔中间段(MIS);4个心尖节段,即:室间隔心尖段(ApS)、前壁心尖段(ApA)、侧壁心尖段(ApL)、下壁心尖段(ApI),及1个心尖部(Apex)。同时三支冠脉主干供血区中LAD包括:前间隔基底段(BAS)、前间隔中间段(MAS)、室间隔心尖段(ApS)、前壁基底段(BA)、前壁中间段(MA)、前壁心尖段(ApA)和心尖部(Apex)。LCX供血区包括:侧壁基底段(BL)、侧壁中间段(ML)、侧壁心尖段(ApL)、后壁基底段(BP)、后壁中间段(MP)。RCA供血区包括:下壁基底段(BI)、下壁中间段(MI)、下壁心尖段(ApI)、下间隔基底段(BIS)、下间隔中间段(MIS)。  5.绘制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以及整体纵向应变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AUC。  6.绘制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LAD、LCX、RCA纵向应变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AUC。  7.随机选择10例研究对象,间隔1周后由另一位同年资的观察者重复测量各参数,以观察两名测量者测值的差异。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之间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与A峰速度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峰及Ea/A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基底段LSe比较: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基底段供血区域的6个节段中,除前壁基底段LSe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5个基底段供血区平均LS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间段LSe比较: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间段供血区域的6个节段平均L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尖段LSe比较: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心尖段供血区域的4个节段平均LS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整体节段LSe比较: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室整体节段平均LSe低于对照组(P<0.05)。  3.两组LAD供血区各节段LSe比较: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AD供血区域的7个节段中,前壁基底段LSe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6个基底段供血区平均LS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CX供血区各节段LSe比较: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CX供血区各节段的5个节段平均L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CA供血区各节段LSe比较: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RCA供血区域的5个节段平均LSe均低于对照组(P<0.05)。  4.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以及整体平均LSe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AUC。以冠脉造影作为标准,绘制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各节段供血区平均LSe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AUC,基底段分别为-16.30%、85.5%、79.3%、0.75,中间段为-17.20%、87.9%、85.1%、0.82,心尖段分别为-18.00%、83.5%、77.1%、0.79,整体分别为-17.20%、82.3%、80.1%、0.80。并且卡方检验两两间比较后,基底段与中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段与心尖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段与中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LAD、LCX、RCA所支配节段平均LSe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AUC。以冠脉造影作为标准,绘制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各节段供血区平均LSe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AUC,LAD分别为-17.95%、77.5%、73.3%、0.79,LCX为-16.75%、81.9%、75.1%、0.82,RCA分别为-17.30%、85.5%、77.1%、0.85。  6.重复性测量结果。左室17节段LSe以及常规数据的2次测值结果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差异的均值在-1.0%至1.0%范围内,差异均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5.0%~5.0%范围内,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5~0.92之间(P值均<0.01)。  结论:  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峰及Ea/Aa比值较正常减低;  2.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三维纵向应变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平均LSe明显低于正常人,说明各节段平均LSe对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有价值。  3.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三维纵向应变LAD、LCX、RCA三只主干供血区平均LSe均明显低于正常;  4.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各节段供血区平均LSe最佳截断值,同时中间段的平均LSe明显低于正常人,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实验结果表现优于基底段和心尖段,;  5.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LAD、LCX、RCA所支配节段平均LSe的最佳截断值;  6.左室壁17节段三维LSe测值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差异较小,差异均值置信区间也在合理范围内,因此相关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N=24),按取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进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阶段。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进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可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中历史资料进行探究,并根据实际历史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并能将学生实际生活和历史教学联系起来,拉近学生
摘要: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驱力存在,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分数达成。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实现学生改变对地理科目的定位,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发的学习,实现地理思维的充分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高考分数;地理思维  一、 引言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
绘画之人心摹手追,朝夕揣摩,好不辛苦。赵华双先生是位修养全面的画家,尤其在山水与花鸟两科突出。浸淫其间,宵衣旰食,兀兀穷年,终有如此面貌。  其花鸟之作,老笔纷披,逸笔草草,斑驳朴茂,貌拙气酣,为传统一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过江之鲫,不计其数,此路数的花鸟画家,可谓多矣。人之耳目,喜新厌故,世俗情态,始乱终弃。急于摆脱传统面貌而自立门户,几成所有花鸟画家的潜意识,李北海曰“似我者病”,白石老人也
期刊
一.目的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T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Uoproteinase-9,MMP-9)、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