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世界经济史,人们不难发现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大多出现在东亚地区。目前,东亚的经济规模、对外贸易和主要产品生产均已接近或超过世界30%的水平,这3个30%是东亚经济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整个东亚地区的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东亚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相应变化,从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开始转向市场的稳定与扩展。这种变化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逐步加速的其本背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区域化和经济集团化也在迅猛发展。被称为世界经济三大版块的北美、西欧和东亚三个地区中,欧洲地区早已经建立了欧洲经济联盟,北美地区也建立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智利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并力图扩大到南美,建立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区。 很明显只有东亚地区至今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有机制的经济组织,因此不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在世界经济风险中也处于不利地位,1997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危机过后,亚洲各国政府首脑也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的今天,必须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增强趋于整体的经济实力,更好地抵御世界经济动荡造成的冲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国家接连提出各种建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议。东亚各国政府首脑一个接一个提出地区经济合作的建议,宣告了创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和东盟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来看发展水平较低,而且相互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体制和法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需要建立自由贸易区。但是从传统意义上或者世界上已有的自由贸易区看,一方面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决非一蹴而就的事,但另一方面还带着可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充分条件。2001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为416.15亿美元,2002年下半年时间内已经达到了333亿美元,而这一数字更将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飞速增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目前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今后10年内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本人认为在亚洲只有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还不能抵抗从欧盟与北美自<WP=3>贸区来的压力。由此,就提出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方向-“10+3”。当今世界经济合作趋势来看,在世界范围内,以自由贸易协定为基本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在双边、地区和多边这三个层次上并行发展,日渐增多。为了充分谋取自由贸易的实惠,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既加入WTO这样的多边经济合作组织,又积极参加地区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中国在加入WTO的同时,也与东盟开始了在今后10年内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国此举有可能刺激韩日两国也分别与东盟10国磋商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进而通过3个“10+1”的交融,最终实现东亚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也不排除中韩日与东盟自由贸易区齐头并进,并通过这两大板块的结合而最终实现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总之,在“10+3”的框架下,通过中韩日合作的发展和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会出现通过中韩日与东盟这两大板块地结合而形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模式。这种“板块”模式的优点能使得中韩日三国和东盟都获得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