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43%。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发现了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并尝试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来改善胶质瘤的疗效。生物昼夜节律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由于生物节律基因的发现和对其活动规律的揭示,使对生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生物节律基因通过调控、干扰癌基因、抑癌基因、生物周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对于内分泌通路的作用,多方面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对肿瘤与昼夜节律、生物节律基因间关系的了解,使我们进一步研究明确昼夜节律的发生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分子机制,对临床肿瘤的诊断、判断肿瘤的预后及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应用肿瘤的时间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肿瘤的发生为多基因受累的结果,包括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活化两方面。CRY1基因是在研究哺乳动物DNA修复光解酶过程中发现的,属于植物蓝光感受器和光解酶家族的成员,CRY1基因是一种主要的生物节律调控基因,是反馈环唯一的负调节因子,对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严格时间程序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维持了细胞自稳态通路反馈环的正常工作,CRY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核蛋白,能稳定per蛋白的结构,能直接与PER蛋白结合将其从胞浆转运至核内,它们能通过与Clock-Bmall-Ebox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抑制Clock-Bmall介导的基因转录,参与生物节律调节的负反馈环。后者影响抑癌基因(负向调控)失活或原癌基因(正向调控)表达,使其失去正常昼夜节律,进而导致细胞癌变。通过对CRY1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会发现它在参与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的发生及进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RY1蛋白及mRNA的表达来明确其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及方法本实验采集62例临床手术切除的不同部位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以及15对照脑组织标本(脑外伤内减压术后标本),肿瘤组织术前均未经过放化疗,送大体病理学检查后标本立即置液氮内速冻,-70℃贮存,用以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RY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CRY1蛋白及mRN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中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RT-PCR方法检测CRYl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91+0.23,在对照脑组织中CRY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77+0.16,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胶质瘤中CRY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87+0.33,对照脑组织中CRY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2.94+0.46,在两种组织中CRY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RY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过低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其中在Ⅲ-Ⅳ级胶质瘤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级和Ⅱ级,随肿瘤级别增加CRY1蛋白及mRNA表达均呈下降趋势。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RY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两者结果一致,这种表达降低与胶质瘤的发生及临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CRY1可能是肿瘤恶变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