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2.探究骨量低下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3.探究骨代谢标志物与女性绝经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择我院内分泌科门诊2014年6月~2015年4月门诊骨质疏松症以及骨量低下患者558例。入选对象均年满18岁,且无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Cushing’s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无风湿免疫类疾病,无血液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雌激素以及雌激素类似物、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史,无髋关节置换或腰椎手术内置物体内存在者。记录其是否曾经确诊已患有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疾病,或有其他的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同时测量并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酗酒史、是否绝经以及绝经时间等相关资料。2.研究对象均为禁饮食8-12小时以上,于次日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采血5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取上层血清,分装后置于-40℃冰箱,后统一应用骨钙素(OC)、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各试剂盒(上海桥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验。通过全自动生化仪(型号LST003,北京)应用HPLC-MS/MS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3.统一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Wi型号的双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4的骨密度值,并逐一记录。4.用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所有备选人群选择后,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人群分为骨质疏松症患者224例与骨量低下患者186例,骨量正常者100例。所有研究人群中,女性376例(绝经女性206例,未绝经女性170例)。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数据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腰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呈减低趋势。2.骨质疏松组以及骨量低下组腰椎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绝经女性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未绝经女性组(P<0.05)。4.骨质疏松组以及骨量低下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的差异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5.绝经女性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OC)均显著高于未绝经女性组(P<0.05),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的差异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腰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呈减低趋势,因此,中老年人群应重视骨密度的相关检查。2.骨代谢标志物P1NP、OC与骨密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反应患者的骨代谢变化,可综合评价骨质疏松症各阶段。3.骨代谢标志物P1NP、OC在判断已绝经或未绝经女性人群的骨密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4.骨代谢标志物P1NP、OC在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面更加敏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