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牙雕刻在我国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几千年的发展使中国牙雕不仅积累了精湛的技艺,更升华成为中华古老的民族文化,目前北京牙雕和广州牙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七届缔约国大会将非洲象种群升为附录Ⅰ后,包括象牙在内的国际象及象制品的商业性贸易就被全面禁止。我国于1981年加入该公约,1991年开始执行CITES关于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禁贸令,此后,我国从未进口任何合法象牙原料。随着国内库存象牙原料的日益枯竭,我国的象牙加工业逐渐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1997年,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的前提下,CITES第十届缔约国大会将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非洲象种群降为附录Ⅱ,并通过了将这三国由政府控制的总共不超过60吨的非洲象牙试验性地一次性单向出口到日本的决定,日本于1999年4月顺利获得禁贸后的首批国际合法象牙,总计为49 576.56kg。此后,CITES分别于2002的第十二届和2007年的第十四届缔约国大会,同意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四国一次性单向出口一定数量的生象牙,其中2002年为60吨。CITES有条件地解禁象牙国际贸易的决定无疑给我国的象牙加工业带来了一线曙光,争取有限的国际合法象牙原料成为传承和发展我国牙雕艺术新的希望。我国从2000年起试行象牙标记化管理,2004年5月1日开始推行象牙原料及其制品的双重强制性标记化管理模式。尽管我国履行CITES公约的总体情况得了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由于象牙走私等违法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也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甚至处在受制裁的边缘。我国还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大的象牙走私目的国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声誉,也成为我国争取国际合法象牙原料进口的障碍。本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搜集近年来境内外媒体公开报道的象牙违法案例,并从象牙违法案件的性质、案发时间、地点、查获部门以及非法象牙的来源、目的地、涉案人员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事实为依据反映中国象牙违法活动的现状,为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象牙管理提供确实依据。同时总结各类案件的发生规律,结合此间国际国内相关政策及形势,初步探讨了相应的整肃措施,以便有关部门更好地打击象牙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提高我国的履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