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自我监督是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政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是从特有的角度对政党权力正常运行的肯定和保护,对政党权力偏离正确轨道的防范和矫正。政党自我监督的科学化水平,体现着政党自身建设的质量,反映着政党实现价值的能力,事关政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起就高度重视党内监督。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情况、执政任务和执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党内监督的价值与意义日益凸显。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增强党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科学化水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同时也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如何进一步实现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内监督、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内监督、以科学方法推进党内监督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努力从规律层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价值指向。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论文首先在对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内涵把握和理论廓清的基础上,明确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与发展方向。进而,从制度与方法两个视角,回应实现党内监督科学化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困境与问题。全文共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从党的自身发展和执政要求交代此项研究的背景。最后一部分是结语,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积累、制度创新与实现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关系。全文的其他六个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对党内监督科学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梳理了监督、党内监督以及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党内监督科学化的背景与问题依据,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理论进路,重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制度建设路径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方法引导,阐述了如何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推进情况进行评价。全文主要围绕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首先,党内监督科学化是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自觉把握和运用党内监督规律,不断加强党内监督的建设,使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实践过程。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提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党内监督承担着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提升执政合法性、推动党的使命履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就实践意义来说,党内监督科学化能够在约束权力行使、遏制腐败、促进民主、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有效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最终实现,需宏观体制、制度调整与微观运行方式与原则的配合与协调。从宏观层面来讲,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实现机理包括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以及监督过程的法治化、民主化、透明化建设;从微观层面来讲,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实现需要理顺监督主客体的关系,运用科学的监督方法与手段以及进行具体的监督制度建设。其次,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理论基础是批判继承、兼收并蓄的结果。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概念提出虽然较晚,然而党内部始终存在监督科学化的问题。对此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到中国共产党人都做出了不同的分析与论断。在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种理论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理论探索,笔者认为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理论进路在于:以约束政党权力为核心,将党内民主与党内“分权”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理论进路,有着自身的实现机理。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实现机理是一个动态的运转体系,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及其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再次,如何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水平,是我们党党内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水平,除上述所说的“理论指导”外,还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制度支撑方面;二是从方法引导方面。从制度支撑方面来看,我们要实现自上而下的下行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自下而上的上行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与同级的平行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这三条路径的结合,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具体路径安排上,就是要整合党内监督的党内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依托制度保障党员权利,协同一般监督与专门监督机构,积极发挥党代会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并完善平行评价制度等,不断拓展党内监督的制度渠道和提升党内监督的制度化水平。从方法引导来看,要以民主促进决策、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反馈、实施动态监控、以顶层设计与底层突破相结合等方法推动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发展。在具体方法上,就是既要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反馈机制,借鉴行政首长问责制,建立动态、多元的党内监控系统,实现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又要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实现底层的突破等,不断创新党内监督的科学方法,不断引导党内监督,从而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水平。最后,党内监督科学化涉及从思想观念到工作内容的诸多方面。将思想的先进性、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现代化、程序的规范化、工作内容的制度化统一起来,作为科学化推进情况的评价依据,有利于对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把握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