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虽然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们往往很容易忽视土壤受到污染的危险。现今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速度的不断加快及规模的不断扩大,通过尾矿渗透到土壤的重金属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其中尾矿库区土壤受尾矿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云南海口和晋宁两个尾矿库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磷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本特性、迁移浸出机理及修复方法,为其它种类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提供借鉴和思路。论文通过X射线衍射等试验方法测定土壤含水率、pH值、成分及物相等,全面地了解磷尾矿库区土壤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磷尾矿库区土壤不仅含有Zn、Cu、Pb、As、Cr、Cd等重金属元素,而且土壤呈酸性,含水率较高,结构松散,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重金属的迁出污染。采用全量、形态、浸出试验定量分析磷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从全量中得知磷尾矿库区土壤中Zn、Cd、As的含量大部分都超过了云南土壤背景值。由形态分析可知可利用态百分比最高的是Cd,易于迁移释放,其次是Zn。浸出试验显示Zn、As的浸出毒性值都超过了浸出毒性标准,对土壤及周边环境存在污染危害。选用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磷尾矿库区土壤中Zn、Cd、As的污染程度已非常严重,我们必须对其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为了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采用A.f菌进行周期30天的微生物修复试验。试验测得的数据反映浸出过程中有快速生成钝化膜的现象。采用电镜扫描验证钝化膜的存在,并对比微生物修复前后样品的浸出毒性值,结果显示钝化膜包裹的土壤浸出毒性值明显降低,污染危害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微生物修复磷尾矿库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可行性。但同时试验中也发现此技术存在二次污染的缺陷。将A.f菌驯化的矿浆浓度扩大到20%,微生物处理周期缩短到7天,进行微生物-电动去除联用修复试验,以避免二次污染。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联用修复后的土壤残渣态比重上升,环境活性降低,浸出毒性值下降,对环境危害降低。计算微生物修复、电动去除、微生物-电动去除联用修复三种技术的重金属去除率来表现各技术的修复效果,得到Z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00%、31.93%和72.30%,C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29%、41.56%和68.88%,A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3%、10.32%和25.15%。对比发现微生物-电动去除联用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种技术,具有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