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是一套逻辑严谨、形式严密的制度体系,它是指针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以及在社区矫正期间已满18周岁继续按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执行的成年人,围绕其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实施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规范。构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对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是一套逻辑严谨、形式严密的制度体系,它是指针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以及在社区矫正期间已满18周岁继续按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执行的成年人,围绕其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实施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规范。构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对我国有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顺应世界刑罚轻缓化潮流、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特殊意义。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非规范化到制度探索,再到规范化建设三个阶段,形成了特征鲜明、符合国情、有益未成年犯罪人的矫正制度。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社区矫正法》的第七章与《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的第五十五条,集中对未成年社区矫正矫正对象、矫正主体、矫正制度、监督制度、支持配合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在立法上存在可为情形较多,法律条文宏观笼统,不同法律条款交叉责任不明,法律对非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复学保障较低,“跨龄矫正”一刀切等问题。从矫正制度落地到矫正措施落实,基层司法所主要负责本辖区内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整个过程由检察机关进行监督,但仍有矫正主体数量不足、专职人员安排不到位,配套矫正措施较少,法律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存在社会认知度低较,社会参与度不够等问题。针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思路:一是在立法上注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对独立化,针对未成年犯设置独立化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考量和特殊矫正。二是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团队,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工作尽责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最及时、最高效的专业教育矫正指导。三是制定适合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措施,以激励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矫正劲头和矫正信心,包括健全危险评估机制、丰富矫正项目、完善矫正过程中的奖惩制度。四是强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机制,包括明确监督主体、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力。五是加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力度,完善社会适应性帮扶,更好的发挥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作用包括明确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原则、理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工作机制、构建多样化的社会力量参与模式。
其他文献
乡村题材纪录片存照乡村景观,记录乡村文化,进而表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形态。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从外部环境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等政策的实施为乡村题材纪录片创作提供契机;从内部运营看,纪录片产业蓬勃发展亦为乡村题材纪录片创作助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产业境遇,使得乡村题材成为纪录片创作的焦点,纪录片创作者聚焦时下热点,乡村题材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民作为乡村题材纪录片中的主体,正在以
信息依据公开程度可分为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依据主体可分为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和政府信息,依据智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智力成果信息和事实信息。非公开信息可以通过商业秘密或个人信息等获得相应的保护,具有智力成果性信息可以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内进行调整,这些信息已经具备了成熟且较为完备的法律保护模式,而公开的企业信息,在我国缺少针对性的保护,本文研究的信息正是公开的企业信息,这类信息经过收集、处理产生了较高的
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由外延式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愈加注重培养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教育工作的学术性机构,开展教学支持服务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提供与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与高校未来发展
古老的中医学有一段绚烂的发展历程,宋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为医学发展创造了多种有利条件,妇产医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妇产医学著作接连涌现,《女科百问》便是这一时期的妇产医学代表著作之一。《女科百问》的作者是宋代医官齐仲甫,此书采用问答体例叙写常见妇科疾病的诊疗,内容精简扼要,有理论有方药,是一本综合性的妇科医学文献。由于缺乏相关史料,我们难以确切了解齐仲甫的生卒时间和生平事迹。《女科百问》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现代性因素的不断渗透,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其中,自杀问题最为典型,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从这一时期的自杀现象可以看出,自杀行为并非仅与个人的性格、心态和经历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以1927到1937年《时报》自杀新闻为研究对象,拟对上海的自杀现象作简要介绍,并且分析自杀者所处时代、社会、家庭、文化等客
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是知识产权私权救济的重要手段,它为权利人提供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保障。民法的制度体系是以权利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当民事主体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自然需要举起权利的武器对自身加以保护,即遵循“原权-救济权”的基本模式。而请求权是私权保护的基石,是私权救济的常态。当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对权利人而言,自然会付诸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如停止侵害请求权,其侧重于恢复权利人的专有性,即权利的圆
商周时期贵族在宗教、政治活动中大量使用青铜器。饕餮纹作为商周青铜器上的重要纹饰,被众多学者研究。以前的研究成果,对青铜器饕餮纹的原型、内涵、源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没有形成统一结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探讨商周青铜器饕餮纹。以近现代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饕餮纹青铜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考古发掘或其他方式出土的饕餮纹青铜器,另外涉及少量有明确出土年代和地点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创新城市基层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政府和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基层社区也在探索适合自身的社区治理道路上不断尝试。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模式已经从最初政府主导的行政性社区逐渐转变为多方主体参与治理的自治社区,作为一支专业的服务力量,社会工作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优化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之一。近些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社会工作机构联结了基层社区
吉普赛人大约在16世纪初进入英格兰,作为怪异的“他者”,其流浪生活、犯罪行为以及被英格兰犯罪者冒充的情况都困扰着16世纪的英格兰社会。针对上述问题,都铎王室颁布了系列治理吉普赛人的法令。从内容看,早期法令强调吉普赛人的外来性,规定驱逐其出境,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则重点治理其流浪行为,将其纳入英格兰流民群体中,实则承认其英格兰王国内居住民地位,吉普赛人问题也就从外来者问题转变为国内的社会问题。王室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核心能力.文章从基础、实施、管理、评估、发展五个向度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以五维为逻辑顺序逐一解读了"技术素养、计划准备、组织管理、评估诊断、学习发展"等能力的内涵理蕴和提升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