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科举制发展简史及各时期基本特征入手,科举制度自隋唐创立以来,就成为我国古代延续一千余年的主要选官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态产生的影响更值得关注。由于古代中国皇权专制统治下社会的封闭性、资源的垄断性、出路的一元性,导致传统文化中产生了相当独特的科举式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养成的文化心态与国民心理对当时及于后世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几乎可以肯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将延续下去,其中最直接而显著的就是建国后实行的高考制度。本文拟从科举制发展史入手,剖析长期实行的科举制造成的文化心理深层的影响,并结合当今的高考制度做一点简单的比较研究。
科举制度取代世族门阀制度使得士人命运具备了较大的可变性。在科举制下,士人可以通过读书而获得做官的资格,从而获得了高出于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和优越意识,使得士人民众相分离,并且在精神上贵族化。科举制为士人打开了由读书进入官场的大门,使得士人们都怀着侥幸心理,在梦想中各自编织辉煌的人生前景。这种情况,在宋以后愈益严重。在长期科举制度下,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下层士子们,对科举的公正性具有莫名的信任。然而,科举制度本身,只是给士子们描绘了一个公平的神话,这个神话只存在于人们的梦想之中。
当前的高考制度,在长期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弊端:考查目标与培养目标的背离、统一模式与人才要求的背离、高考性质与其附加价值的不相适应。由于高考承载了太多异己的东西,导致高考改革的阻力,更大的来自于下面而非上面,在社会层级流动的通道还不够通畅,整个社会民生水平还相当低的客观条件下,高考制度改革乃至废止,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事。
研究高考改革的阻力,不能不注意到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下养成的文化心理的影响,科举性心理在今天的影响当然是多方面的,与高考最直接的,可以概括为三种:公正迷信,身份企盼,无视学术。
考察科举与高考制度各自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他们都走过了一条类似的轨迹。考察一千多年的科举发展史,可以看出考试制度的发展规律,高考制度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出奇地相似。这套制度是单一中心的、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科举制度所维持的中国式平民政治,让每个平民在权力控制之下,幻想着自己通过智力游戏获得分享特权的机会,这就是科举传统以及科举传统下造成的文化心态,它也是高考弊端的重要根源和改革的主要阻力。然而任何考试制度都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完善与消亡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多元化过程的发展,考试制度自身内在矛盾的不断加深,社会必将走出科举时代。届时,承载着太多异己力量的高考制度,也必将回归到高校选拔新生的本意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