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代疫情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w410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查阅四川的史志、医著及其他有关的书籍资料等340余种,辑录并整理出1911年以前383次疫情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灾异、社会变动记录。以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为指导整理这些资料,力图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可直接利用的数据和材料。并对四川古代瘟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如下: 四川古代疫情主要发生在清代,但最早的疫情记录可追溯到公元280年的西晋,从280到1907年,几乎历朝都有疫情记录,其中晋、唐、宋疫情记录数少,明清后疫情记录明显增多。明清时期距县志撰修时间较近,虽经历明末清初战火,但仍有明代县志及民间文献流传,故可查资料较多;元末明初以湖广地区为首的邻近地区大规模移民入川及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使四川人口数量得以迅速恢复。人口的重新繁盛为瘟疫大流行提供了条件;明清时期农民造反频繁发生,尤其是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政权,及随之而来的长期动乱,给四川经济民生带来沉重的打击,天灾人祸伴随而来。环境恶劣、饥荒,为瘟疫产生提供了条件,战乱、流民又加剧了瘟疫的传播。在季节分布上,四川古代疫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夏秋之交。 四川疫情的地理分布特点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中心盆地周围,呈由中心盆地向四周、由平原向山区递减的趋势。原因是:成都平原相当于清代成绵府所在地,历来都是人口密集,经济文化发达之地,气候温暖湿润。盆地周边为高原、高山地带,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阻,人口稀少,周边疫情相对盆地中心地带来说,发生大范围流行的机率要少很多。 四川古代疫情与兵乱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在1411—1911年的近五百年间。明清两朝四川省内战乱频繁,这些大规模的战争,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影响时期长,因而战争减员和对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的破坏很大,引发疫情的可能性较其它时期要大的多。疫情的发生与兵乱密切相关,是四川古代疫情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川古代可知疫种的疫情中,以麻脚瘟最多,有三次大范围流行,分别见于1867、1868、1892年。根据疫情资料中所载症状,考虑四川几次大流行的麻脚瘟病似为由霍乱弧菌传染的霍乱病。对于霍乱的论治则以针刺为主,点刺出黑血,配合芳香开窍、除湿方药治疗。 四川古代是少数民数聚居地,古代文献记录很少,可以说未见有单独的疫情记录。从所查资料分析发现,虽然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地,古来多瘴痘,但瘴疡之病多为外地入川人及商旅所得,而本地人,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少见;夷人疫病以痘症居多,古代少数民族虽然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己认识到疫病有传染性,隔离患病者来防止疫情的扩散;认识到了疫病的传染性,并充分利用此点,发明了古代的生化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河北省6个项目点孕前健康检查中风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育龄夫妇在怀孕前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需要我国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更大力度的投入。电气工程作为一门现
很多学者认为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反映出作者思想保守,对美国的现实不够关心,然而如果能跳出既往的框架,将该小说重新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并结合欧文强
近年来,随着高亮度、高功率的In Ga As激光二极管的快速发展,很多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逐渐集中到适用于产生超短强激光脉冲的掺镱(Yb3+)激光晶体上。以掺Yb3+激光晶体作为激光
护士长: 木僵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轻者言语动作明显减少、缓慢或迟钝,严重时全身肌肉紧张,随意运动完全抑制,对体内外刺激不起反应.重度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单位
刑讯作为野蛮的"刑"与文明的"讯"结合而成的取证方法,在中国古代延续了两千余年,这一方面反映了其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却又足以说明了其价值所在。因此,不顾其存在的客观历史条
本测定试验结合育肥肉羊专用舔砖饲养试验同步进行,在验证饲养效果的基础上,分别了解不同补饲形式下微量元素在血液、肝脏、肌肉内蓄积浓度及变化规律。选择6月龄小尾寒羊公羔3
随着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用户对业务的需求从单一的话音业务向声音、数据和活动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宽带业务转变。作为信息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部分已经
嗓音疾病最早依靠富有经验的喉科医生的主观判断,由于受经验、个人习惯等一些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误诊、漏诊。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及医学模式的变革,人们越来越关
新型高效重选设备的研制一直是选矿界的难点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贫化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加之环保要求,人们又重新认识到重选的优势。重选因其能耗低,无污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