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属性,是由于某种原因交易者买或卖股票的意愿。当市场参与者对金融产品进行估价和管理其投资组合,或者证券监管部门执行其相关政策时,市场流动性通常被假设充分地存在。然而,不幸的是,流动性脆弱的本质却常常以剧变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在1987年10月席卷全球的股灾以及前几年亚洲和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中,流动性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突然消失,给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连续竞价市场的流动性展开理论研究,并且利用中国沪深股市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该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全文共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流动性问题概述。首先论述了流动性问题的研究背景、一般意义下的概念与内涵和该问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对国内外流动性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性回顾。最后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出发,指出了国内外流动性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对股票流动性的形成和提供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建模分析。首先对流动性的共性与特性、流动性的价值、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信息结构等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从价格形成机制研究的发展历程出发,认为市场微观结构是影响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是市场参与者在非对称信息下的博弈活动决定的,并建立了一个连续竞价市场的价格确定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章最后建立了一个连续竞价市场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的理论模型。 第三章主要是对流动性的多重属性和度量方法进行探讨。提出流动性是一个多重的概念,将其在横向上划分为市场流动性、组合流动性与个股流动性三个层次,在纵向上划分为长期流动性、中期流动性和短期流动性三种类型;并且认为流动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接下来对国内外流动性度量指标进行了综述,提出必须建立流动性统一测度指标。最后利用流动性的三维度量尺度和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自己的流动性统一测度指标Lz和三个辅助指标。 第四章对我国沪深股票市场整体层面的流动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月度交易数据对市场长期流动性指标进行了度量与分析,发现沪深A股市场流动性则显著强于沪深B股市场;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后其流动性显著增强;沪深股票市场流动性没有显著的“月度效应”。然后利用日交易数据对市场中期流动性指标进行了度量与分析,发现沪深A股市场具有周二流动性显著下降的“周内效应”:前一期交易变量对当期流动性的影响比当期交易变量更强。最后利用日内五分钟交易数据对市场短期流动性指标进行了度量与分析,发现沪深A股市场日内流动性呈现出倒L型,日内价差呈现出正L型,收益率的日内波动也呈现出正L型,日内交易量则呈现出U型。 第五章对我国沪深股市个股和投资组合层面的流动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日交易数据对个股中期流动性指标进行了度量与横截面分析,发现个股日流动性在地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行业和规模的交互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比较显著。然后利用日内五分钟交易数据对个股短期流动性指标进行了度量与横截面分析,发现小盘股样本的流动性最强,大盘股样本其次,中盘股样本最差。最后对股票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借鉴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理论中的有关方法,发现分散化不仅可以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还可以降低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