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频会议使得身处不同地域的人可以更加方便的沟通,解决了空间的限制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力。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及电子办公设备的升级,软件视频会议逐渐成为视频会议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阶段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存在以下问题:视频会议系统的会议建立时间过长、接收到的视频质量低,主要原因在于流媒体的传统基于TCP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对网络带宽的使用率不高。现有的基于UDP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能够很好的应对单点对单点传输的状况,但是传统的自适应传输方法会产生同协议竞争友好性问题。视频会议占用视频会议系统运营商的流量过大,因此造成成本过高以及服务器负载过重。MCU服务器为视频会议客户端提供所有服务,难以维护和扩展,其稳定性也难以保证。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时要使用专用的软件,在使用公共上网设备时使用不便。对于以上问题,本文分别提出基于综合调度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和基于多方法融合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并给出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方案。对于网络自适应的传输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方面,在研究分析当前网络自适应传输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吞吐量的改进算法和针对友好性的改进算法。传统自适应网络传输技术包括基于丢包率的自适应传输、基于带宽估计的自适应传输以及基于TCP的改进,如NewReno和Vegas等。在对传统自适应传输方法的改进方面,提出了基于综合调度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提高其吞吐量,以解决视频会议建立速度慢,画面质量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方法融合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提高在多点对对点传输时的友好性,以解决新加入的客户端无法加入到视频会议中的问题。本课题的系统结构包括视频会议系统的分类、协议栈、拓扑结构以及传输方式。本课题的详细设计方案,包括客户端采用的WebRTC平台、ICE传输策略、信令服务器的设计、以及STUN与TURN服务器集群的设计。本视频会议系统为B/S结构,传输方式为点对点传输辅以中继传输,并在传输过程中使用自适应传输方法以适应网络带宽。NAT穿越过程采用STUN服务器集群完成,中继过程采用TURN服务器集群完成。本课题对传统网络自适应传输算法提出了改进,包括基于多方法融合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和基于综合调度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在模拟仿真平台NS2中对算法进行评估,本课题提出的基于综合调度的自适应传输算法能够有效提升实时流媒体传输的吞吐量,基于多方法融合的自适应传输算法能够提升在突发流量时的友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