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滑坡演化过程的研究,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的观点是:滑坡的运动是一个累进性的破坏过程,且该过程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该观点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但各个阶段大多只是从宏观上加以定性的区别,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物理模型试验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和破坏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用来模拟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应力边界条件。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是一种非接触、瞬时、动态、全流场的速度场测量技术,目前在岩土工程土体变形测量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滑坡演化过程的研究现状,本文以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为基础,借助PIV测量技术,利用电子试验机施加竖直荷载模拟滑坡后缘坡积物堆载过程,对岩质滑坡演化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及整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验证了岩质滑坡的演化是一个渐进性的破坏过程,以竖直荷载加载变化、滑体各时刻的位移及速度为出发点,将该过程划分为后缘压缩阶段、匀速变形阶段、亚失稳阶段、失稳阶段和残余破坏阶段。研究表明:匀速变形阶段和亚失稳阶段滑体速度趋于稳定,失稳阶段滑体整体位移较大直至边坡发生整体破坏; (2)通过对比分析边坡竖直荷载加载过程、滑体位移趋势以及该过程中不同时刻滑体速度,得到了岩质滑坡从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或非稳态转化的临界点:变形启程、亚失稳启程、失稳启程、失稳加剧和失稳临界点; (3)利用滑体区域及区域内不同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数据,计算得出了滑动破坏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滑体协同化系数,水平向、竖直向及整体协同化系数分别趋于0.10、0.40、0.06并保持稳定,结果表明:滑体水平向的协同化程度较竖直向高,水平向的协同化程度与空间协同化程度基本一致,协同化程度变化、竖直荷载加载过程及边坡整体滑动过程具有较显著的一致性; (4)通过改变模型前缘滑块的形状获得不同滑面形状,通过在聚四氟乙烯垫板表面涂抹不同的材料改变滑面的摩擦程度,得到了不同的滑面摩擦系数。利用滑坡模型实物图、滑体矢量位移场、竖直荷载加载数据和整体位移变化数据,分析了滑面形状和摩擦程度对岩质滑坡演化过程的影响,证明了滑面形状效应和摩擦效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