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常规开胸手术后患者疼痛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后疼痛现象,各种术后患者的疼痛中尤其以胸外科常规开胸术后的疼痛程度最为持续及剧烈,对开胸手术患者给予有效的镇痛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通过比较常规闭合技术与保护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对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的影响,为减轻开胸患者术后疼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胸外科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常规开胸手术,共8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采用保护肋间神经技术的42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常规闭合技术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90±6.71)岁,肺部疾病12例,食管贲门疾病30例,腺癌21例,鳞状细胞癌16例,腺鳞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炎性假瘤1例,腺癌合并粘液腺癌1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7.17±5.53)岁,肺部疾病10例,食管贲门疾病32例,腺癌22例,鳞状细胞癌17例,腺鳞癌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炎性假瘤1例。两组手术患者均行常规开胸手术。所有入组患者手术前均行下列检查:头颅、胸部、上腹部强化CT、全身骨扫描、电子支气管镜或胃镜、心电图、心功能、肺功能及常规术前化验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练习咳嗽、咳痰。每一例保护肋间神经的手术操作过程均由固定的医师完成,常规开胸沿下一肋骨上缘逐层进入胸腔。在其上一肋需放置肋骨牵开器的位置,将上一肋骨下缘的骨膜切开,用骨膜剥离器沿肋骨的下缘剥离骨膜,长度为可放置肋骨牵开器,从而保护上一肋下缘的肋间神经。关胸时,缝针沿着上一肋骨上缘进针,紧贴下一肋骨的下缘出针,进行闭合。所有入组患者在术后第1d、3d、7d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并作为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及远期切口感觉异常情况(切口及切口周围疼痛、麻木、烧灼感等)。本研究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对于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对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和方差齐的选择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的选择非参数的秩和检验。α=0.05。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实验组:男性/女性=22/20,对照组:男性/女性=24/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92,P=0.66,卡方检验)2两组患者年龄:实验组58.90±6.71岁,对照组57.17±5.53岁,符合正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6,P=0.199,t检验)3两组患者疾病种类组成:实验组:食管贲门疾病所占比例是71.43%,对照组:食管贲门疾病所占比例是76.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46,P=0.620,卡方检验)4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实验组2.88±2.09,对照组6.38±1.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0,P<0.001,t检验)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实验组2.71±1.97,对照组5.83±1.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9,P<0.001,Mann-Whitney Test检验)6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实验组2.12±1.55,对照组4.24±1.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38,P<0.001,Mann-Whitney Test检验)7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切口感觉异常发生率:实验组:远期切口感觉异常发生率是9.52%,对照组:远期切口感觉异常发生率是8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873,P<0.001,卡方检验)8两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实验组:肺炎发生率是9.52%,对照组:肺炎发生率是38.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50,P=0.002,卡方检验)9两组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率:实验组:肺不张发生率是2.38%,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是9.5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14,P=0.167,卡方检验)结论:1术后不同时间点保护肋间神经闭合技术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闭合技术组。2保护肋间神经闭合技术组术后肺炎发生率较常规闭合技术组低。3保护肋间神经闭合技术组术后远期切口感觉异常发生率较常规闭合技术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