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国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想,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空间功能区是主体功能区理论在县域尺度上的有效补充,是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地区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基础上划分的空间地域单元,为空间管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西省河津市为例,结合河津市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实际,构建了自然条件指标、生态指标和经济社会指标三大类指标,通过国土空间综合评价法和主导因素法充分考虑了河津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发展潜力,对其国土空间进行了空间功能区的划分研究,将其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的农业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和禁止开发区四个功能区,并针对每个功能区的特点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建议,为河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在对河津市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中,以乡镇作为基本单元,引入了Arcgis软件和SPSS聚类分析方法。GIS技术的使用,方便了各数据在研究过程中的相互转化和引用,同时也满足了小尺度范围内空间分析所要求的精确性,从而能够做到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以得到与河津市实际相符合的划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