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诊断及治疗上的成像差异,评价2D-DSA及3D-DSA二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疗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病人,使用西门子公司的脑血管造影系统,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2D-DSA常规拍摄双侧颈内动脉及至少一侧椎动脉的正位和侧位像,必要时加入斜位像,造影剂注入速度为4ml/s。3D-DSA通过旋转C臂180度,每秒采集6帧图像,512*512矩阵。注药流率:颈内动脉5ml/s,总量9ml,椎动脉4ml/s,总量8ml。所采集图像数据传到workstation工作站进行重建,后重建出3D-DSA图像。重建方法采用容积再现显示法。收集完整的2D-DSA及3D-DS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瘤颈与载瘤血管、穿通血管毗邻关系,介入栓塞术后动脉瘤瘤颈残留情况。两种方法的动脉瘤检出率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比较,使用行乘列χ2检验,检验结果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D-DSA及3D-DSA两种检测方法,在动脉瘤的检出率(86.4%VS 100%),瘤颈与载瘤血管、穿通血管毗邻关系的显示(38.4%VS 90.1%,0 VS 10.7%),术后瘤颈残留评估(0.4%VS7.8%),3D-DSA效果明显优于2D-DSA(P<0.05)。结论3D-DSA在动脉瘤检出率、对术前情况分析和术后效果评估优于2D-DSA,因此3D-DSA可作为动脉瘤诊疗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