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发展最快的是房地产次级贷款,被广泛运用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20世纪国际资本市场重要的创新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一般的融资方式,凭借其独特的快速融资结构,在改善资产流动性、实现表外融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阶段,主要运用于各类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实体类资产证券化(汽车贷款、房地产贷款)等融资,是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解决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成熟,不具备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条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起步得较晚,2005年才开始第一批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探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丰富市场融资工具、发挥表外融资优势、推动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等方面起到了助推的作用。鉴于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大背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尚未全方位的拓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资产证券化作为新兴创新融资工具,应该广泛运用到中小企业的融资,发挥其在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资产流动性由存量变流量、提高产品等级、广泛吸引投资者、保证证券化产品的顺利发行等方面的作用。2008年的次贷金融危机,其本质原因是由次级贷款资产证券化引发的,影响力波及全世界。由此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在融资集资方面成倍的放大作用,这次危机也暴露了资产证券化在实践中的问题,如:基础资产稳定性和流动性不足、证券化产品多次打包销售信用降低、信用评级结果可靠性不足等。资产证券化存在和发展的几十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看到它在融资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发挥它在各方面的优势。国际上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居多,并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层次较为广泛深入,涉及资产证券化的方方面面。而我国试点工作起步较晚,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多是信贷产品,相对的集中于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对企业资产专项管理计划板块的研究较少,对资产专项管理计划的信用增级的研究更是少的可怜。本篇着眼于企业资产专项管理计划的信用增级层面,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五矿发展应收账款资产管理专项计划。结合我国具体实践,针对信用增级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并对此次案例存在的不足给出建议。对我国第一笔以贸易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池的五矿发展专项计划的案例研究,为我国应收账款居多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提供了一种实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