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社会环境的深刻改变,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骨折。由于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一直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治疗量的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并发症,骨质疏松症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当今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除了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活动障碍可进一步引起肺部感染、肌肉萎缩、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及社会孤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骨质的形成及矿化是由源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结果。很多文献均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SC成骨分化是有缺陷的,但其原因至今不明,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中的原因。本实验首先构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小鼠动物模型(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使用泼尼松缓释片皮下埋入4周,骨组织形态学分析、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等方法证实模型成功构建后,于造模成功的小鼠胸腰椎椎体分离BMSC并体外传代培养,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Von Kossa染色法计数成骨细胞克隆数(CFU-OB),MTT法比较正常小鼠和骨质疏松小鼠BMSC增殖率,定量RT-PCR比较两组RANKL、OPGm RNA表达情况,诱导1周及3周后染色测定成骨分化情况,诱导2周时使用定量RT-PCR比较两组Runx2、OPN、osteocalcin m RNA表达情况。通过观察证实GIO的BMSC成骨分化障碍。再检测骨代谢相关的指标,发现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并进一步对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IL-6中和抗体及慢病毒sh RNA感染下调IL-6表达后,综合使用上述检测方法探讨GIO小鼠椎体BMSC成骨分化障碍的分子机制。最后使用IL-6中和抗体进行小鼠体内治疗,并检测相关成骨分化指标。本实验验证了GIO小鼠椎体BMSC体外增殖减慢且伴成骨分化障碍,并得出以下结论:1、GIO小鼠椎体BMSC IL-6过度分泌,且该情况在使用BMP2诱导成骨时同样存在;2、IL-6过度分泌是导致GIO小鼠椎体BMSC成骨分化障碍的重要原因;3、IL-6负性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GIO小鼠椎体BMSC的成骨分化障碍;4、体内使用IL-6中和抗体可改善GIO小鼠的骨质疏松疾病表型本实验加深了对GIO病理生理的认识,提出了在以后的GIO治疗研究中IL-6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的新观点,为进一步临床开发GIO药物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