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美沙酮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用美沙酮灌胃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变化,以及变化的规律和作用机制。期望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在肠道菌群变化上提供实验参考资料,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75只小鼠适应3天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只,分别用美沙酮、燕麦β-葡聚糖和生理盐水灌胃,0.3mL/d,小鼠可自由取食和饮水。1.灌胃期间,观察小鼠的毛发、饮食、排便、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每隔7天测量小鼠体重。2.灌胃28天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结肠、直肠段的粪便,提取粪便基因组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小鼠肠道的总菌群、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肠球菌属6类菌群做定量检测。3.收集小鼠结肠、直肠段的粪便,用传统培养法对粪便内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做培养,对菌落进行计数。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三组之间小鼠的体重、菌属数量和菌落数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小鼠在饲养和灌胃期间,一般生长状况良好,毛发鲜亮、柔顺,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活动度良好,未见精神萎靡或者过度亢奋的情况,饲养期间未出现死亡的现象。三组小鼠之间的生存状态无明显区别。随着时间的推延,三组小鼠体重均保持稳步增长。不同时期小鼠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组之间小鼠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之间需氧菌、厌氧菌的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燕麦β-葡聚糖组菌落数最多,美沙酮组菌落数次之,生理盐水组菌落数量最少。三组之间的真菌菌落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酮组与生理盐水组的需氧菌、厌氧菌的菌落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美沙酮组的需氧菌、厌氧菌菌落数量均少于生理盐水组。燕麦β-葡聚糖组与生理盐水组的需氧菌、厌氧菌菌落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燕麦β-葡聚糖组的需氧菌、厌氧菌菌落数量要多于生理盐水组。3.美沙酮组与生理盐水组的肠道总菌群、拟杆菌属、大肠杆菌的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美沙酮组的肠道总菌群、拟杆菌属、大肠杆菌的数量多于生理盐水组。燕麦β-葡聚糖组与生理盐水组的肠道总菌群、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的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燕麦β-葡聚糖组的肠道总菌群、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的数量多于生理盐水组。4.三组之间双岐杆菌属与大肠杆菌的比值(B/E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E的数值均小于1,说明各组小鼠的的肠道定值抗力有所减弱。结论1.美沙酮、燕麦β-葡聚糖对小鼠的体重、饮食及活动状况没有影响。2.美沙酮组的需氧菌、厌氧菌菌落数量少于生理盐水组;燕麦β-葡聚糖组的需氧菌、厌氧菌菌落数量多于生理盐水组。3.美沙酮组的肠道总菌群、拟杆菌属、大肠杆菌的数量多于生理盐水组;燕麦β-葡聚糖组的肠道总菌群、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的数量多于生理盐水组。4.三组小鼠的肠道定植抗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