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就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到2009年,库区水位将最终抬升至175m。根据三峡工程方案,为了使水库长期保持绝大部分有效库容,三峡水库将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即库区水位冬季最高保持在175m,夏季最低保持在145m,从而在1年内形成垂直落差30m(145m~175m)的消落带。库区整体水位的提高使得水流减缓,水流坡降也随之大幅度降低,这势必将大幅度改变库岸消落带的基本环境条件,消落带内土地利用的方式也将经历一个由变化到稳定的过程。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步入新世纪以来,LUCC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环境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下垫面因子,被认为是引起全球变化及区域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市开县消落带作为研究区,在广泛收集研究区各种资料的基础上,以GIS技术为主要支撑,以矢量化后的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地理学、土地科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地调研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开县消落带2000~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县消落带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程度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最后针对整个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及措施。通过本研究,不仅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理论和现实作用,也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提供地方性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