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国的金融制度自1989年以来经历了两轮重大的改革与变迁。第一轮是从1989年开始到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结束,泰国政府在这一轮金融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注重金融交易制度改革和金融组织制度的改革,然而忽视了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这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第二轮金融制度改革是从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至今,在IMF贷款条件的制约下,泰国政府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加强。本文在考察泰国两轮金融制度改革不同背景的基础上,探索泰国金融制度改革的动因,介绍不同阶段的改革措施,并评价改革的成效。
本文的内容框架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泰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包括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和改革排序论。第二章阐述了泰国金融制度的特点和改革的动因。泰国的金融制度改革与变迁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改革措施是在多方势力的博弈中不断推出并实施的。第三章分析了1989年至1997年7月泰国第一轮金融制度改革及其变迁,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银行部门、证券市场和外汇管理等部门的改革,并对改革做了较客观的评价。第四章探讨了1997年8月至今泰国第二轮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变迁,首先介绍了对这一轮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并广遭置疑的IMF贷款条件,接着分析了在贷款条件制约下泰国的银行部门和证券部门的改革,最后,讨论了泰国在提前结束IMF贷款之后进行的自主金融改革及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