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产水稻为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干扰稻田的生态系统,稻田的利用开发程度加大了,稻田的生产力出现了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满足不了当前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条件是水田稻作,中心是水稻种植,是自然与人工配合的鸭子田间网养生态系统工程,有效控制了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开始了“稻鸭共育”的推广,随着“稻鸭共育”的面积增加,和“稻鸭共育”相关的理论,成为人们日益研究的焦点。然而,和大多数传统的生态农业发展一样,虽然,在生产实践方面“稻鸭共育”有着先进优势,但是,大多数局限于生产经验水平,没有规律性的认识,在生产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方面较低,水稻和畜禽产品的生产,存在着品质不优,产量不稳定,这对于“稻鸭共育”生产技术成果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不利。为此,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关于“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科学试验与系统的研究,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的“稻鸭共育”生产理论与技术体系,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在调查湖北省“稻鸭共育”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从“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并且,对示范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发展机制、配套措施上,提出了“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措施。研究结果发现“稻鸭共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使得水稻产量提高、鸭类产品的品质上升,农户收入增加,水稻与鸭子高产、高效的目标得以实现,经济效益良好;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控制效应显著,减轻了稻田优势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残存的稻田杂草数量明显降低,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生长条件改善,生态效益显著;稻米外观的品质、加工的品质、营养的品质、品质的蒸煮都有所提高,社会效益明显。上述研究说明“稻鸭共育”实现化肥、农药的不施或者少施,不需要中耕除草,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土壤的水、有机营养成分提高,促进了稻和鸭子健壮生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水稻、鸭子产量、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达到了统一,是一种良好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水稻生产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