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范围内曾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及除草剂,五氯酚(PCP)由于其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及高毒性,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它在土壤中的消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微生物降解是其在土壤环境中消减的主要途径。基于本课题组关于蚯蚓能够促进PCP微生物降解的前期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蚯蚓促进PCP消减机理,本研究以蚓触圈(肠道内容物G、蚓粪C、穴壁B)为切入点,通过微宇宙实验重点研究了PCP在蚓触圈各基质中的消减特征,蚓触圈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以及PCP消减特征与蚓触圈特性之间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蚓触圈PCP消减的主要机理和土壤控制因子。本文是蚯蚓协同微生物降解土壤有机氯污染物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将为土壤有机污染物的防治和修复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蚓触圈与非蚓触圈(轻饶土S和非扰土N)PCP可提取量变化特征显著不同。培养56天后,肠道内容物中PCP可提取量显著高于其他基质,蚓粪和穴壁中PCP可提取量最低,二者均显著低于非蚓触圈土壤。(2)蚓触圈与非蚓触圈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发现蚓粪微表面形貌具有小团聚体和多级空隙等良好的结构特征;比表面积(BET)、孔容孔径、Zeta电位等结果显示穴壁和蚓粪均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蚓触圈较非蚓触圈具有较高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含量。Biolog微平板结果显示蚓触圈基质具有较高的微生物生理活性,但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非蚓触圈土壤低。PCP胁迫下蚓触圈具有选择性富集某种耐受或功能细菌的特点,穴壁、蚓粪富集的微生物主要是Burkholderia和Xanthomonadaceae unnamed,肠道内容物中富集的微生物主要是Citrobacter和Sporosarcina。(3)主成分分析(PCA)分析结果显示热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细菌丰富度和Zeta电位是影响各基质中PCP可提取态的主要因子。穴壁和蚓粪良好的物理结构为PCP的降解提供了适宜的界面环境。在穴壁与蚓粪中随培养时间丰度增加的Burkholderia和Xanthomonadaceae unnamed可能是穴壁与蚓粪PCP可提取态最低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