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都是我国著名的海水养殖经济贝类,本实验探索了紫贻贝和虾夷扇贝雌核发育发生的最适宜条件,并对其遗传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紫贻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学研究本实验首先探索诱导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最佳条件,实验中,首先对既定浓度为1.0×107个/mL的精液进行紫外线的梯度照射,发现在紫外线强度为2561μW/(cm2·s)的照射条件下,持续照射60s是最合适的照射剂量。在梯度照射实验中发现,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的数值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且有Hertwig效应出现,在照射时间达到55s以后,D形幼虫发生率变为0。在受精后25min,用浓度0.5μg/mL的细胞松弛素B持续处理受精卵20min以阻止第二集体的排出,成功的诱导出紫贻贝的第二极体抑制型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成功率为100%。本实验研究了6个微卫星位点在两个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中的分离情况,两个家系中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成功率均为100%。观测到的8组基因型标记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p<0.05)。8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个存在无效等位基因。通过杂合后代的比率计算出重组率y的范围是0.24到0.67,平均值为0.38。在假设完全干涉的前提下,微卫星-着丝粒距离范围为12cM-34cM。2.虾夷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学研究诱导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用强度为2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照射50s为最适宜的照射剂量。受精后45min,用浓度0.5μg/mL的CB处理受精卵20min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出虾夷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成功率为100%。本实验筛选了32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中的分离情况,通过半四分子分析的研究进一步进行着丝粒图谱的构建。三个家系中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和96%。观测到的53组基因型标记中有51组在经过顺序邦弗朗尼校正后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p<0.05)。3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6个存在无效等位基因。通过杂合后代的比率计算出重组率y的范围是0.07到0.85,平均值为0.37,发现在虾夷扇贝的某些染色体上存在交叉干涉现象。在假设完全干涉的前提下,微卫星-着丝粒距离范围为4cM–42cM。本研究通过着丝粒与微卫星之间的遗传距离完善遗传图谱的构建,为虾夷扇贝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