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医家张仲景,开创了中医多种疗法的先河,创立了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体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应用汗、吐、和、下、温、清、补、消及外治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为攻邪派代表,对汗吐下三法的应用有很高的造诣,临床多获奇效。张子和在仲景的基础上丰富了三法的内容,推动了汗吐下三法的发展,本论文试从汗吐下三法来探讨张子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论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张子和的生平;其门人、友人与《儒门事亲》的关系以及《儒门事亲》一书的结构及刊刻本。第二部分对比分析了张子和与仲景应用汗法的异同。张子和继承了仲景麻黄汤用于表实证,桂枝汤用于表虚证的汗法基本证治法则及仲景微汗法的学术思想。同时,张子和在仲景应用汗法的基础上丰富了汗法的内容,他将双解散等辛凉剂归于汗法,补充了《伤寒论》第6条太阳温病的治法,是汗法的一大进步。他还认为渗为解表归于汗,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茯苓以温阳宣渗发汗。此外,张子和指出灸、蒸、熏、洗、熨、烙、砭射、导引、按摩皆为汗法的范畴,并且善用外治法发汗。论文第三部分对比张子和与仲景应用吐法的异同,张子和应用吐法的原则、适用症状等与仲景“辨可吐”篇的五条原则一致,此外,张子和打破了仲景吐法用于逐胸膈之邪的范畴,他运用吐法之意在于条达气血,畅达气机。仲景仅用药物催吐,张子和则认为引涎、漉涎、嚏气、追泪等外治法皆为吐法。吐法竣列,张子和多视病人的心理而用,对待不愿意接受吐法的病人,他多不施用此法,吐后他还十分注重调护。论文第四部分探讨了张子和下法应用中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张仲景创立了三十多首下剂,《儒门事亲》中有14首为经方及其衍方。张子和曰“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他认为无论是伤寒还是杂病,无论是寒邪还是热邪,只要下焦胃肠邪实壅滞,均可用下法,下法的作用机理为“推陈致新”、“流通气血”。此外,他还认为下法即为补法,泻下邪实可使肠腑洁净,气血通畅,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论文第五部分从《儒门事亲》中梳理出36首经方及其加减方。《儒门事亲》中212则医案中,应用经方者就有58案。从张子和应用麻黄汤、瓜蒂散、大承气汤、五苓散、白虎汤等经方医案中可窥见他谨守经方证治之理又随证治之,对仲景学术思想可谓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