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zhihu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城市化程度伴随着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加深,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到达63.89%,预计2050年将达到71.2%。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在促进专业分工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和能源资源消耗过快等“城市病”,这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由于环境污染本身具有负外部性,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源和资金有限的约束情况下,城市面临的环境治理压力日益严峻,如何在既有的环境治理投入下取得更高的环境治理成果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中国的城市政策由早期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到鼓励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再到2019年全面放开户籍政策限制,这必将鼓励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以往人们认为城市规模越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越大,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从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规模和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张并非总是降低环境治理效率,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由上升至下降的拐点,在达到这个拐点前,城市规模的扩大有益于改善环境治理水平,从而为新时代我国的城市政策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与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个方面对以往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其次,使用含非期望产出的产出导向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年-2018年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了测度,对测度结果从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又通过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检验了环境治理效率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特征,从而引入了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城市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上看,中国2007-2018年的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均值处于中上等水平,整体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在区域层面上,我国省际间的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差异较大,从各年份效率均值上看,西部>东部>中部;城市规模与环境治理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当城市规模小于351.45万人时,环境治理效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而提高,当城市人口规模大于351.45万人时,环境治理效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而下降;城市规模的异质性分析显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影响环境治理效率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小,小城市对环境治理效率的边际影响最大。城市规模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影响环境治理效率;相比工业污染物,城市规模扩张对生活污染物治理效率的提高作用更大。全局和局部Moran’s指数显示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再次验证了城市规模和环境治理效率的“倒U型”关系,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验证了 Moran’s指数关于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的判断。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放宽户籍限制,增加大城市数量。(2)地方政府在吸引更多人口进入城市的同时,应该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创新能力,重视绿色技术创新。(3)加快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4)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1)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城市规模和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为城市规模政策制定建言献策。(2)考虑到城市环境治理可能存在外部性,引入空间计量模型说明环境治理效率的空间相关性。
其他文献
经过“营改增”,2016年5月1日,我国增值税实现了全行业覆盖,打通了所有行业的生产流通环节。在我国,增值税遵循生产地原则,除去中央分享的部分后,按照生产地原则在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但是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人口等差异,对增值税的横向分配遵循生产地原则使得地区之间产生税负输出,造成增值税横向分配不均衡问题。这对地方政府财政、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国民经济产生了一
学位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总体稳定态势,2021年的经济增长运行也在合理区间。然而在世界局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复发的大环境下,社会各方不再是仅仅注重经济的增长,而是开始普遍关注经济的外溢效应,诸如环境保护、慈善捐赠等,社会责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引发的问题并不少见,欺骗消费者引发的毒奶粉事件,乱排乱放导致的环境污染,拖欠员工工资等等,说明我们需要对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学位
90年代以后,股权激励制度风靡全球,并逐渐形成一种流行的趋势。相对于传统的薪酬制度,股权激励可以有条件地给予员工一定的股份,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所有权,并与公司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少上市公司都已着手制订和执行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能力,稳定管理团队、留住核心员工、引进高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近几十年来,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企业业务逐渐开放,单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越来越多,由单纯从事内销后转变复合贸易的企业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这些企业大大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在市场多元化的构造建设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海关、税务等多方合力助推进出口企业深入发展,深化营商环境及优化贸易结构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也日益加大。但由于进出口企业贸易经营
学位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鼓励的新兴半导体产业,是支撑国家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三年来,华为,中兴等众多科技企业一直在受美国商业部的制约,一纸“限芯令”把我们逼到了大量“缺芯”的境地中,也使得国民越来越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品遍布我们生活的周围,不论是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电子产品,还是医疗器械、卫星通信等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设备均离不开集成电路的身影。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现代
学位
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重物力资本而轻人力资本”的问题,而这种投资模式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结构的转变。另外,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的转轨,人力资本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密集性,它正逐步取代厂房、技术设备等一些传统的物力资本,作为很多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因素。近年来,国家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新经济发展的方面也是予以了高度重视,针对于企业人力资本如此巨大的新经济发展力量,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代表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增多。近年来,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工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以英国、荷兰、丹麦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克罗地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工业产值几乎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但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其中研发投入占工业GDP的比重偏低。在这
学位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健康的增长态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从税收视角出发为企业降负推动企业发展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宏观政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其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基于税收中性理论、税收激励理论和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使用
学位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中愈加重要的经济形态。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创意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税收优惠政策与数字创意企业研发投入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与竞争能力,因此,本文选择税收优惠政策对数字创意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
学位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引擎,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但由于严峻的国际形势严峻和技术更迭的速度愈发快速,研发成本显著提升,创新效率的增长放缓,要掌握核心技术,势必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所以,十四五规划中将科技创新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鼓励科技自立自强。而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数量与体量在市场中均居于主体地位,因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