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0年代以来,以全球价值链分割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日益兴起。中国凭借着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世界工厂”。国际垂直专业化为国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中国所承接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多为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虽然能够吸纳大批非熟练劳动力,但由于缺乏技术含量,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内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故本文将探讨国际垂直专业化在行业和地域上的不同表现,并分析其对就业的影响。 基于H-O模型的Stolper-Samuelson定理是阐述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要素报酬的经典理论,也可以间接解释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若一国拥有丰富的熟练劳动力,出口的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会促使国内熟练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并导致非熟练劳动力价格的下降。Feenstra在中间品贸易盛行的背景下,构建了简单投入品模型和连续中间投入模型来分析中间品贸易对不同类型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间品贸易都会提高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现状,构建了理论模型和两个传导路径,并用计量实证的方法进行了检验。 在产业维度上,利用HIY方法测算出不同行业的垂直专业化份额,分别对高技术行业、中低技术行业和全部行业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会损害整体就业和高技能人才就业,但高技术行业的垂直专业化会增加高素质人才的相对需求。 在空间维度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得到全国31个省市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中的进口中间品,进而求得各省市的垂直专业化份额。通过对东中西部和全国省市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区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可以提高就业人口的平均薪酬,但是会减少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最后从企业、政府和就业者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